自那以后,同样如清水几太郎所说: “全学联粗暴(却又无私)的行动,使安保斗争不断升级。” 在运动持续不断的情况下,1960年1—5月,接连发生了几件对社会舆论产生刺激效果的事情。首先是国内,被称为日本最强工会的三井三池煤矿工会,因反对裁员在1月25日举行了无限期罢工,3月28日又发生了公司雇佣黑社会成员刺杀...
实际上,在安保斗争的混乱中,也确实存在用“明治”作为表达方式的例子。如筱原一把安保斗争形容为“昭和时期的民权主义、护宪运动”,竹内好也在5月25日写道: “我们继承了明治的精神,所以能听到内心呼唤自己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更加奋起努力吧!’” 其实,竹内好也是略带违和地使用“市民”一词的人之一。在进行...
本书考察了战后日本关于民族主义和公共性的论说,梳理了其从战败到1970年代初的变迁。所用史料涵盖了日本战后主要政治学者、政治党派、政治运动的观点,不仅探讨了丸山真男、大塚久雄、竹内好、吉本隆明、江藤淳、鹤见俊辅等战后知识分子的思想,还涉及了宪法问题、旧金山媾和、战后史学运动、战后教育运动、安保斗争、全...
本书考察了战后日本关于民族主义和公共性的论说,梳理了其从战败到1970年代初的变迁。所用史料涵盖了日本战后主要政治学者、政治党派、政治运动的观点,不仅探讨了丸山真男、大塚久雄、竹内好、吉本隆明、江藤淳、鹤见俊辅等战后知识分子的思想,还涉及了宪法问题、旧金山媾和、战后史学运动、战后教育运动、安保斗争、全...
这一点,可以从1968年爆发的民众广泛参与的反政府运动“安保斗争”,以及同年度历史学界疏远官方主导的“明治百年”纪念活动看到。相对于官方极力彰显的“天皇”及其周边的“重臣”,历史学家们试图重新勾勒出底层民众的抗争史,例如江户时代的武装起义、明治时期的自由民权运动,以及大正时代的“德莫克拉西”运动等等。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1950年代开始,直到1960年代初,日本人曾经发动抵制《美日安保条约》的浩大社会运动。进步政党、工会、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携手投入,一起喊着马克思主义、反战和反帝国主义的口号。1960年6月15日,全国超过500万人走上街头,数十万人在东京包围国会。在街头斗争之外,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还组织“归乡运...
第十二章1960年的安保斗争 第Ⅲ部 第十三章 大众社会与民族主义 第十四章“公”的解体 第十五章对“尸臭”的憧憬 第十六章死者的越境 结语 后记 试读 战争的最后阶段,只有伤亡在不断扩大。战争带来的后果是,日本的死亡人数达到大约...
进步政党、工会、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携手投入,一起喊着马克思主义、反战和反帝国主义的口号。1960年6月15日,全国超过500万人走上街头,数十万人在东京包围国会。在街头斗争之外,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还组织“归乡运动”,试图将安保斗争的理念传播到保守的、支持自民党政府的农村地区。
第十二章1960年的安保斗争 第Ⅲ部 第十三章 大众社会与民族主义 第十四章“公”的解体 第十五章对“尸臭”的憧憬 第十六章死者的越境 结语 后记 试读 战争的最后阶段,只有伤亡在不断扩大。战争带来的后果是,日本的死亡人数达到大约31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本国人口的4%。此外,有1500万人失去家园,300万人因为...
和68年的全共斗问:您对60年安保斗争的全学连相关的记述还是蛮肯定的吧? 小熊英二:唔,也可以说是肯定吧。不过,我觉得他们不够聪明。这话听上去可能有点无情,但全共斗,包括60年代的新左翼在内,20岁左右的人们搞的运动,和上一代人完全割裂开来,我想这样在思想上、政治上要做得足够聪明的几率也很低吧。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