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从“喜欢发问”到“看重结论”,从“儿时”到“长大”,这段成长历程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到担忧”与“觉得正常”都无可厚非,必有其理;而外界对这两种态度的反应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题目在顶层设计上给思想探究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生尽可以信马由缰,自由驰骋。对于从“喜欢...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描述了小时候重视提问,长大后重视结论的生活现象:第二句话概括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两种不同态度,一种表示担忧,一种持肯定态度,提示考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题干中,“小时候”与“长大后”“喜欢发问”与“注重结论”是两组含义相对的词语,“发问“意味着对包括自我在内的世界的好奇和主动...
担忧的是“爱提问”或“重结论”,如果只侧重一点,就会影响了另一方面。一味注重提问,便会偏废对结论的关注,削减了“提问”发起的意义;一味注重结论,则会被固封于既有经验之中,丢失了探求更广阔可能的机会。“觉得正常”则是出于对成长过程的思考,从变化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突出“发问”与“重结论”都很重要...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这句话是对现象的描述,而“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则是人们对于上述现象的两种观点。其次,结合关键词,对材料进行多维度解读。对于“现象”,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1)一个人的时间变化维度:“小时候”是“喜欢发问的”,然后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个人长大了,...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上海卷的作文题体现了极大的思辨空间,考验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喜...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这也许符合成长规律,无需太过担忧,但也不能完全视为正常。如果人的成长必须以失去童心童趣的天性价值为条件,那一定是世界的资源配置出了问题,主客观因素没有很好地调和,那就是一种损失。喜欢发问是大部分孩子的特点,口无遮拦,童言无忌,对别人来说有好也有坏,但...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学生习作①】保持好奇,亦重结论 □许宸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8)班 曾经爱发问的孩子变成了重结论的大人,有人忧其童心泯灭,有人视其成熟表现。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篇 今年的考题聚焦了社会现象,虽然与去年讨论个人观点的方式不同,但依然是浓浓的...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附:近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写作者: 叶婧,笔名白小葵,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