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的典籍《诗经》,具体是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原文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得安康,惠及这片中原大地,以安定四方。其中,“汔可小康”中的“汔”,在古汉语中有希望的意思,整句话传达了古代人民对于安定、富足生活的向往。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小康”一词,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小康社会模式,最早在西汉《礼经·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 “小康”源自《诗经·大雅·民劳...
【题文】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大稚·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十七大报告指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
邓小平同志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正确】©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试题 题目“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于( )。 A.《诗经》B.《尚书》C.《礼记》D.《春秋》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 反馈 收藏
1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小康一词最早出自 A.礼记 B.史记 C.诗经 D.论语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小康一词最早出自A.礼记B.史记C.诗经D.论语 3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