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新华视点]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 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 选集 更多 《新华视点》 20220907 《新华视点》 20220906 《新华视点》 20220905 《新华视点》 20220902 《新华视点》 20220901 《新华视点》 20220831 《新华视点》 20220830 ...
这张写有人名的紫色横格纸就是著名的小岗村“红手印”。纸张纵16厘米,横19厘米,下半部分有6条折痕,上面横四竖五写着小岗生产队20家户主的名字:关廷珠(即关延珠)、关友德、严立富、严立华、严国昌、严立坤、严金昌、严家之(即严家芝)、关友章、严...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一个在新中国历史和农村改革史上都绕不开的村庄。金秋九月,记者循着历史脉络来到这里,沿着改革大道一路向前驶去,小岗村的新面貌逐渐清晰起来。试验田里的作物茁壮生长,新开发的民宿干净规整,当年见证“红手印”约定的茅草房,也早已成为景点“当年农家”,等待游客们的到来。在小岗村“...
寒来暑往,又是三年,小岗人满怀着对富裕的渴望和对深化改革的期盼,再次按下了挽留沈浩的红手印。“红手印不是随便按的,只有老百姓认可了,才能按下这红手印。”“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2009年11月,沈浩累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小岗人第三次为沈浩按下红手印,让他长眠于此。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而这份“红手印包干书”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979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1.5万多公斤猛增到...
小岗,这个被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村庄,迎来又一年的丰收。如今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40多年前,这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山乡巨变,要从当年18位庄稼汉的“红手印”说起。1978年,安徽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农田布满裂缝,土地撂荒,农民外出乞讨者不计其数。在那个“不许...
18枚“红手印”摁响“惊雷” 小岗村 时值夏收,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高标准农田里麦穗金黄,笔直宽敞的马路上卡车、农机川流不息,林立的徽派小楼中乡村振兴银行刚刚挂牌,客户络绎不绝。 小岗,这个被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村庄,迎来又一年的丰收。如今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40多年前,这是一个吃粮靠返销、...
新华社合肥6月4日电题:小岗村:18枚“红手印”摁响“惊雷”新华社记者陈诺 时值夏收,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高标准农田里麦穗金黄,笔直宽敞的马路上卡车、农机川流不息,林立的徽派小楼中乡村振兴银行刚刚挂牌,客户络绎不绝。小岗,这个被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村庄,迎来又一年的丰收。如今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
小岗,这个被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村庄,迎来又一年的丰收。如今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40多年前,这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山乡巨变,要从当年18位庄稼汉的“红手印”说起。 1978年,安徽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农田布满裂缝,土地撂荒,农民外出乞讨者不计其数。在那个“不许包产...
这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红手印”,见证了变迁,引领了时代。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