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历史和激励后人,2005年5月1日,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具有徽派风格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根据功能分为旅游、居住、生态农业三大类,划为六大功能区。作为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收藏了众多与包产到户相关的文物,真实再现了...
小井庄是全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2010年,肥西县政府在这里建起了“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馆内那间“黄花会议”旧址的茅草屋(当时这里叫黄花大队),还保留着43年前那个夜晚,在这里召开的影响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村党支部会”场景。 这段历史,对于第个小井庄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记者前来采访时,小井庄党委...
改革与时俱进,小井庄又在农村改革的前沿领风前行。 一幅翻天覆地的崭新画卷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尊重民意、以人为本”为主要内涵的包产到户精神伴随着肥西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成为肥西乃至合肥不断开创发展新棋局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如今,小井庄正按照“改革发源地、生态农业村、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谋求更快更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小井庄基础设施、农民收入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的收入成倍增长。”小井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应告诉记者,现在乡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大量外出劳动力正在逐渐返乡。 苗木种植大户...
40年前,与其他地区一样,小井庄也是实行“大呼隆”生产方式:农民们每天听生产队干部的哨子上工、下工,集体劳作。除了大年三十和年初一两天不用下地干活,所有人所有的时间都被束缚在土地上。 “当时家里有七口人,其中五个小孩子,挣的一点工分不够一家子吃。”今年78岁的顾德英对当年的记忆还很清晰,丈夫李祖忠当年...
4月10日上午,合肥东部新中心机关党支部联合东投公司机关党支部,开展“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主题党日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 提升学习质效 弘扬首创精神 在小井庄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讲解,驻足观看图片和展品,回顾了小井庄推行“包产到户”的艰辛历程,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小井...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近日,关镇村党委组织各支部党员前往肥西烈士陵园和小井庄大包干纪念馆参观学习。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大家驻足默哀,深刻了解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造就的。 …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FM91.5)等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小井庄党委:让“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光芒永续》。 一大早,翟从定的白鹅养殖大棚就热闹起来,这几天村子里每天都会迎来好几拨前来买鹅的人。 翟从定的笑容始终掩饰不住,尽管他很想忍着。白鹅供不应求,已经销售过半,他怎能...
43年过去,小井庄党支部也发展成为有105名党员,下设3个党支部的村级党委。流淌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传承的是精神——“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 王克贵对“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有着自已的理解。他说,43年前的“黄花会议”体现了党支部的作用。时至今日,“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应有着新的内涵。
43年过去,小井庄党支部也发展成为有105名党员,下设3个党支部的村级党委。流淌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传承的是精神——“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 王克贵对“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有着自已的理解。他说,43年前的“黄花会议”体现了党支部的作用。时至今日,“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应有着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