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傅:《三国演义》为啥会“尊刘贬曹”?这似乎和成王败寇的观念很矛盾。张佳玮:《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主角,是结果,而非原因。在此之前的《全相三国志平话》,极具民间风格,故事也是以蜀汉为主角。宋朝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宋朝小孩听说书,刘备输了就哭,曹操输了就乐。苏轼总结:君子小人之泽,百...
“尊刘贬曹”倾向是一种封建正统思想。正统思想本来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历史家对刘备,曹操谁为正统,长期争论不休。陈寿编《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东晋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则尊蜀汉为正统。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又以魏为正统;南宋朱熹编写《纲鉴》,又以蜀为正统。
因此,罗贯中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文人,受到了这种正统思想的熏陶,因此他把刘备作为汉室的宗亲,把蜀汉作为汉朝的继承者,而把曹操作为汉贼,以此体现所谓的封建正统思想。然而,罗贯中的尊刘贬曹,不仅仅是出于儒家的正统论,更重要的是出于人民的群众思想。人民群众一向以抑制强权、同情弱者和宽仁待人见长。因此,罗贯中...
第一次尊刘贬曹就这样失败了,甚至在历史长河中都没有激起来很大的水花。三、隋唐时期 自从汉赵政权后,基本上没有多少朝代是认可“尊刘贬曹”这一思路的,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再到两晋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但凡是蜀汉的割据政权都是一个地方政权,不被主流所承认。史书上认可的还是东汉禅让给曹魏,曹魏禅...
南宋以后“尊刘贬曹”成为历史主流,刘备的蜀汉政权自然被强化、美化、传奇化,曹操的曹魏政权自然被丑化、黑化。作为陪衬的孙吴政权,无论是英雄人物孙坚、孙权、周瑜、鲁肃等,还是精彩故事斩华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自然让位给三国的两大主角汉和魏,东吴英雄先是被弱化,然后同样是丑化、黑化。但是,揭开历史...
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有人还把这称为“封建正统思想”。事实上,“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早在宋代就已成为有关三国的各种文艺作品的基调,罗贯中只是顺应广大民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罗贯中之所以“尊刘”,并非简单地因为刘备姓刘(刘表、刘璋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家世比刘备显赫得多,却...
而最早的拥刘贬曹大概是到了宋代,宋代的时候已经有了话本小说,也有了专门表演的专业演员。苏轼的《志林》就有记载,大家听了关于三国的故事之后,听到刘备失败就“颦蹙有出涕者”听闻曹操失败就开心的不得了,这个时候尊刘备,贬曹操的倾向就很明显了。到了元代的很多写关于三国故事的杂剧,像《单刀会》等等,拥刘贬...
《三国演义》明显的是尊崇刘备贬低曹操的故事,“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除了有对蜀汉集团“仁政”的肯定和刘备“汉室宗亲”的血缘因素,来体现所谓的封建正统思想之外,更主要的是《三国演义》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成书过程,中间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各种材料伴随着不同时代、地位、教养的无数作者与读者的爱憎褒贬,先后进入...
“尊刘贬曹”倾向是一种封建正统思想。正统思想本来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历史家对刘备,曹操谁为正统,长期争论不休。陈寿编《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东晋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则尊蜀汉为正统。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又以魏为正统;南宋朱熹编写《纲鉴》,又以蜀为正统。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曹操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以后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的历史贡献,在三雄之中,无疑也是最高的。虽然《三国演义》主旨是尊刘贬曹,但后世为曹操翻案,就是肯定曹操的历史地位,拿曹操与刘备一比,总是把刘备比下去。其中毛主席对曹操持正面评价,说曹操不仅有“往事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