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将相和》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语文《将相和》优秀教案,供参考阅读!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
《将相和》教案篇1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
篇1:将相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六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 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成语故事的来历,理解它们的含义并能使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学生齐读板书)我们还学习了第三个故事,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所以负荆请罪的结果是——将相和好了,既然有和,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为什么不和呢?(指名读第16自然段,明白廉颇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升了官,他很不服气。
35将相和 和好 廉颇 蔺相如 率性爽直 智勇双全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爱国情怀 将相和教案将相和教学策略篇五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
《将相和》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将相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声色惧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给课文事件加小标题,搞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事件与整个故事的关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4、领会和学习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