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学习第二、三两个故事,通过蔺相如和廉颇的言行了解渑池会见时的斗争经过、结果,理解蔺相如避让的原因,了解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和好的经过,从而懂得他们都以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二、教学思路: 本堂课采用“读读、画画、议议”的教学方法,...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
将相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
《将相和》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
最新《将相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在理解课文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
第一篇:《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最终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执教 刘海春 教学目标 :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
《将相和》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
将相和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