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彝的这些通信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以至于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三方都认为封德彝是自己人。封德彝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不管是哪一方胜利,自己都能保住荣华富贵。其后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获得胜利,即位成为唐太宗。李世民把封德彝看作从龙之臣,加封他为尚书右仆射。上图_ 玄武门政变 封德彝在贞观朝还是继续发...
封德彝由隋入唐,在两朝都混得风生水起。其实这倒不算什么了不起,能做到的也大有人在,像萧瑀、宇文士及等人都是。但在高祖李渊朝的权力斗争中,能让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同时都认为是自己人的,好像就只有封德彝一个。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中扮演多面人的角色,难度好比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玩...
但对封德彝,唐高祖认为他是隋朝旧臣,谄媚不忠,板起脸,对他严词斥责,大棒斥出。封德彝似乎早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他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不断向唐高祖进献“秘策”——也不知这是什么样的“秘策”,反正就搔到了唐高祖的痒处,从而龙心大悦,高高兴兴地任命封德彝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
在隋唐历史上,封德彝(封伦,字德彝)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他是隋朝的奸臣,又是唐朝的能臣,在两个朝代为官却判若两人,我们不妨将其称作“封德彝现象”。研究封德彝现象,对我们深刻理解“治国就是治吏”的治国理念会有极大的帮助。封德彝是个聪明绝顶的人,隋朝权臣杨素对封德彝的才能评价甚高,曾说:“...
之后,封德彝不仅大获成功,还独得皇帝宠幸。在李世民看来,封德彝才干学识皆是翘楚。封德彝原有机会坐上宰相之位,无奈早逝,惹得李世民悲痛异常,特赠其谥号“明”,以示其忠贞为唐。直到贞观十七年,有人站出来揭发封德彝,其潜藏的奸猾才被人得知。李世民尤其震惊,遂改谥号“缪”,又罢黜赠官,以解心头之...
封德彝,本名封伦,字德彝,出身于渤海世家封氏,是北齐太保封隆之的孙子,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的儿子。他的故事,始于590年,当时内史令杨素受命平定江南叛乱,封德彝被征辟为行军记室,成为杨素的幕僚。一次不慎落水的事件,封德彝的淡然处之,让杨素对他刮目相看,从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在杨素的推荐下,封...
(一)封德彝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上皇①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日:“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
每个掌权的人,都希望获得人才,然而不少领导苦于寻找不到人才,正像封德彝一样,原因是,在于他们对人求全责备,认为人才要完美无缺,可惜完美无缺的人世上是没有的。 唐太宗认为“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要扬长避短,看他们的主要优点,发挥人才的长处。这样就会觉得人才处处有,随时可找到。 唐太宗举贤小故事: ...
封德彝是谁?准确点说,他是个人品很差的官三代,爷爷封隆之曾任职北齐国的太保,老爹封子绣担任过隋朝的通州刺史。其本名叫封伦,字德彝,祖籍渤海蓨[tiáo]县(今属河北景县)。封伦踏入仕途,不是借父祖的光,全靠自己打拼。隋朝初年,封伦被权臣杨素征召为幕僚,两次落水之后,竟走了狗屎运,凭借着阿谀...
封德彝的功劳使他在唐朝的地位不断上升,到了625年已经受封密国公,成为中书令宰相了。当年杨素说封德彝将来肯定会坐上他这个位置,话基本没错,只是朝代不一样了。## 封德彝的投机之道 封德彝之所以能够在动荡的时代中屹立不倒,靠的是他的投机之道。他的投机之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善于揣摩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