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寻梅不见》是由宋末元初词人彭元逊创作的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为寻访梅花不见,失落怅恨之作。上片写寻梅不见,以景带情,以萧索之景作结。下片以笛声起兴,屡次用楚辞旧典,辞艳意婉,凄怨悱恻,从而生发忧恐美人流落的关切和愿与美人患难与共的心愿。最后“有白鸥”三句写词人在美人...
【注释】蘼芜、杜若:象征着香气袭人的香草,它们的凋零预示着时光的流转。婉娩:形容梅花的柔顺与温和,如同一位优雅的佳人。笛:指《梅花落》这一曲笛曲,寄托了人们对梅花的深深怀念。阔:指空间的疏阔与久违,暗示对梅花踪迹的难寻。【词意】江面空旷,梅花的清影悄然无踪,连同那蘼芜杜若的芳华也...
解珮环(寻梅不见) 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还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迟暮。风烟雨雪阴睛晚,更何须,春风千树。尽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 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余醒寐,遗珮浮沈沣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
解珮环(寻梅不见)朝代:宋代作者:彭元逊原文: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还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迟暮。风烟雨雪阴睛晚,更何须,春风千树。尽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余醒寐,遗珮浮沈沣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
于是便作了这首词《寻梅不见》。 赏析 这首词借“寻梅未得”,抒发作者感时伤世之情。上阕以花写入。“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此句写春光难留,别说梅花,就是江边的蘼芜杜若,也已经凋残了。开篇用花草零落来表示梅花难觅,景色凄凉。“远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迟暮。”此句由路远天寒,似水流年...
这首词的曲调原名《解佩环》,作者在江边独行,寻觅梅花却未能如愿,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将自己的情感与屈原《九歌》中的《湘君》与《湘夫人》神话故事相融合,编织成词,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深深仰慕和渴求。词中上片以景色描绘为引,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寓意深远。下片则以笛声为触发,...
解珮环(寻梅不见)宋代:彭元逊 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还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迟暮。风烟雨雪阴睛晚,更何须,春风千树。尽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 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余醒寐,遗珮浮沈沣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
疏影之中,我寻觅梅花的踪迹,却只见到空荡的江面,蘼芜杜若零落满地,显得荒凉无比。远处的道路蜿蜒而冷寂,仿佛流年在无声中悄然逝去,我期待的美人仿佛也在岁月的尽头慢慢衰老。无论风雨雪晴,还是夜晚的阴沉,都不需要春风的吹拂,因为江边的千树早已凋零,只剩下孤城被落叶和江水声包围,日夜流淌。太...
这首词借梅抒发怀人之情,非真寻梅。借追寻梅花来伤时感世,寄托怀旧之情。上片写寻梅不见的怅惘,下片写梅之精魂。意境凄迷朦胧。作者把梅花描写成一位远远离去的迟暮美人,抒发寻访无着的怅恨之恨,并以梅花凋零以后的萧条清冷景象衬托心中的愁情。开头三句写春天迟迟不肯渡江而至,所以众香草均已凋零。“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