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齿藓属(学名:Didymodon gigateus )为丛藓科下的一属,分布于中国新疆、云南等地。形态特征 植物体密丛生,多棕色。茎的中轴常发育,稀缺失(D.asperifolius)。叶通常呈棕色,有时为绿色,干时贴茎或疏松贴茎,基部呈卵形,上部渐尖;叶边多背卷,稀上部具齿。叶细胞圆形,圆方形或菱形,平滑或具低粗...
对齿藓属属于灰藓科(Hypnaceae),具有较高的植物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命名源自其叶片形状和细胞排列的特点,该类植物以特有的对齿状叶片为显著特征。对齿藓组作为该属的子群,具有更为明显的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在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材料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实验室...
在植物界中,有一个独特的苔藓种类,它被赋予了中文名“大对齿藓”,拉丁学名则是Didymodon gigateus。这个特殊的植物种属于对齿藓属,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态特征在植物王国中占据一席之地。大对齿藓的原产地是遥远的新疆,但它的生长足迹并不止于此。这种苔藓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主要分布在...
植物体以密集丛生的方式存在,常见为棕色。茎部的中轴通常发育完全,但也有例外,如D.asperifolius中茎轴可能缺失。叶片的颜色通常为棕色,但也可能呈现出绿色,干燥时会紧贴茎部,或者稍显松散,底部形状近似卵形,顶部逐渐尖锐。叶片边缘常常向背面卷曲,上部可能带有齿状边缘,但这种特征并不普遍。叶片...
大对齿藓(Didymodon giganteus (Funck) Jur.)是丛藓科对齿藓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800-3000米林下石壁上。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形态特征 大对齿藓植物体密丛生,多棕色。茎的中轴常发育,稀缺失(D.asperifolius)。叶通常呈棕色,有时为绿色,干时贴茎或疏松贴茎,基部呈卵形,上部渐尖;叶边多背卷,稀...
灰土对齿藓(Didymodon tophaceus (Brid.) Lisa)是丛藓科,对齿藓属植物。植物体绿色或褐绿色,高3—6厘米。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省份,国外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分布。形态特征 植物体绿色或褐绿色,高3—6厘米,密集丛生。茎直立,多具分枝。叶干时多贴生,常扭曲,潮湿时斜伸,呈卵圆形,上部...
分化时间分析进一步揭示,对齿藓属起源于早白垩纪(115 Mya),其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追溯到194 Mya。物种的多样化主要发生在白垩纪和始新世,这两个时期显著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直接塑造了对齿藓属物种的形态、资源利用和生态位,进而影响了其起源和分化。对齿藓属物种通过感知环境变化并产生适应性性状的变化,实现了该属...
日本对齿藓是一种属于植物界,具体分类在苔藓植物门,藓纲,真藓亚纲的植物。它隶属于丛藓科的对齿藓属,种名为日本对齿藓。这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和生物资源领域。据记录,该种植物的标本来源于中国贵州省的梵净山棉絮岭-金顶,采集日期为2004年5月23日。这是一份...
孢蒴的形状可以是卵形或圆柱形。蒴齿的数量通常为16片或32片,它们直立或略微向左旋,表面布满细密的疣状结构,底部有一个较低的基膜。环带由1-3列细胞组成,成熟后会自然脱落。蒴帽的形状像一个袋子,而蒴盖则带有长的喙。孢子的颜色呈现出棕绿色或绿色。这些特征是齿藓属植物独特的形态特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