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思鹤【作者】钱惟演 【朝代】宋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译文 注释 萧萧瘦竹映在伊水之滨,跟露冷风清的秋夜多么相称。 假如旁边再有孤高的仙鹤伫立,那全是人间第一流物象情景。赏析 竹为树中君子,鹤称禽中高士。南朝谢庄《竹赞》说贞而不介,弱而不亏...
仙骥(jì):《相鹤经》称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神话传说中仙人多骑鹤,故称。赏 析 竹为树中君子,鹤称禽中高士。南朝谢庄《竹赞》说“贞而不介,弱而不亏”;鲍照《舞鹤赋》则称鹤“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对竹思鹤”这一诗题本身,就先透露了作者的命意所在。对竹,是实景;思...
“对竹思鹤”这一诗题本身,就先透露了作者的命意所在。对竹,是实景;思鹤,是虚拟。诗的构思,在历代众多的咏竹、咏鹤诗中又是蹊径独辟,自具一格。 “清”字,是全诗的立意所在。前二句,诗人“对竹”于洛阳伊水之滨,水竹相映,境界清而可见。这并非是首创,南朝齐时虞羲的《江边竹》诗已有先例,而唐人诗中更...
钱惟演《对竹思鹤》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对竹思鹤》 宋·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 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 尽是人间第一流。 【注释】 瘦玉:(竹子)清瘦得像碧玉一样。 萧萧(xiāoxiāo):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伊(yī)水:水名,流经河南洛阳。 宜:适宜,相配。 清夜:清静的夜晚。
诗中的鹤明显具有象征意义,鹤就是诗人的写照,诗人身在官场,就如同被关在樊笼中的鹤一样,向往自由的生活,不愿受官场拘束。 ②诗先写诗人站在洛水之滨,对一片映水瘦竹,时当露冷风清的秋夜,这一派萧然世外的景象真令作者忘俗。于是诗人更生想象:若有亭亭仙鹤立于萧萧竹旁,当为人间第一流清雅之境。钱诗以秋夜...
“对竹思鹤”翻译为:面对竹子,心中思念着鹤。 注释: “对竹”:面对着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 “思鹤”:思念鹤或想象鹤。鹤在中国文化中则是长寿、吉祥的化身,也常用来比喻高洁之士。 翻译: 面对竹子,心中思念着鹤。 译文(更贴近现代汉语表达): 当我凝视着眼前的竹子,心中不禁...
这首《对竹思鹤》,表面上是写浮云野鹤,清高脱俗,骨子里却是一种牢骚。他这只“鹤”是忘不了玉墀丹陛的。所谓的“第一流”,实有所不称。因此《对竹思鹤》作为诗来说颇有佳处,但却经不起深究。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40 ...
竹为树中君子,鹤称禽中高士。南朝谢庄《竹赞》说“贞而不介,弱而不亏”;鲍照《舞鹤赋》则称鹤“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对竹思鹤”这一诗题本身,就先透露了作者的命意所在。对竹,是实景;思鹤,是虚拟。诗的构思,在历代众多的咏竹、咏鹤诗中又是蹊径独辟,自具一格。
竹为树中君子,鹤称禽中高士。南朝谢庄《竹赞》说“贞而不介,弱而不亏”;鲍照《舞鹤赋》则称鹤“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对竹思鹤”这一诗题本身,就先透露了作者的命意所在。对竹,是实景;思鹤,是虚拟。诗的构思,在历代众多的咏竹、咏鹤诗中又是蹊径独辟,自具一格。
《对竹思鹤》是宋代文人钱惟演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 在钱惟演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他正身处皇宫,担任皇家文臣要职。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并不快乐。因为当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钱惟演陷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官场纷争之中。为了保住自己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