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地球的核心基础是发展穿透性、新体制的先进遥感技术,探测技术的观测维度从二维拓展到三维,探测通道涵盖紫外到毫米波,通过天—临—空—地—海多基协同、多谱段耦合、多数据集成,将实现圈层多物理量动态化、立体化、全息化的透视观测信息获取,促生新的地球系统科学知识,有望成为下一代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制高点。
多维度、高密度的新型透视遥感探测前沿技术,基于天基、空基、陆基等观测平台,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地球空间物理要素、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精细、综合探测,是新一代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合理利用、军事防...
透视地球的核心基础是发展穿透性、新体制的先进遥感技术,探测技术的观测维度从二维拓展到三维,探测通道涵盖紫外到毫米波,通过天—临—空—地—海多基协同、多谱段耦合、多数据集成,将实现圈层多物理量动态化、立体化、全息化的透视观测信息获取,促生新的地球系统...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GaoFen,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10年5月经国务院常务会审议批准,高分专项全面启动实施。其使命为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分辨率先进对地观测系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
1. 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 为了提供实时、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空间信息,中国对地观测系统将发展为类脑智能感知的新时代,形成对地观测脑EOB(Earth Observation Brain)。EOB是集测量、定标、目标感知、认知为一体的,模拟人脑感知和认知过程的实时智能对地观测系统,利用了在轨图像处理和星地协同计算等技术,为用户...
对这种观测系统来说,杨任的“看地如筛”的神话也不算啥了! 二、预期发现与成果 总体来说,“透视地球”对地观测系统就是当今世界对地遥感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利用遥感技术的多种方式,将这些方式的最前沿科技加以高效利用,相互间做好协调配合,就能实现对地球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测。 它的使用可获得更加准确和...
一般而言,地球观测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每颗卫星的拍摄角度多为垂直于地面,即所谓的“鸟瞰”视角。这种角度虽适用于绝大多数观测任务,但对于捕捉某些特定对象的侧面细节来说显得力不从心。想要观测富士山侧面结构,传统的直下式拍摄方法就不再适用。吉林一号高分03D24星所做的正是突破这一难题。它运用了现代遥感...
目前美国有两个头部公司在搞卫星对地观测,一个资格比较老,叫数字全球公司;一个相对新兴,叫行星实验室公司。前者一共有6颗卫星,分辨率都比较高,最好的一颗到达了0.31米。行星实验室公司拥有200多颗卫星,但其中大部分是分辨率只有两米的“鸽群”卫星,分辨率0.5米的“天星”只有20颗。而在中国,仅仅吉林...
中国对地观测系统的未来趋势 1. 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 为了提供实时、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空间信息,中国对地观测系统将发展为类脑智能感知的新时代,形成对地观测脑EOB(Earth Observation Brain)。EOB是集测量、定标、目标感知、认知为一体的,模拟人脑感知和认知过程的实时智能对地观测系统,利用了在轨图像处理...
对于人类来说,对地观测和人工智能其实都不算是新概念。 先说对地观测技术。 早在1957年,前苏联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使卫星摄影测量成为可能;1959年,人造卫星发回第一张地球相片,这就是最早的对地观测成果。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UNOOSA)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57年到2018年,大约有8378颗人造卫星被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