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史记著述之旨趣》一节中指出司马迁著书的目的:“《春秋》旨趣既如此,则窃比《春秋》之《史记》可知,故迁《报任安书》云:‘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序》亦云:‘略以拾遗补戴,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诸名山,副在京师,侯后世圣人君子。’由此观之,其著...
分析《史记》在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述方式和特点。研究《史记》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分析《史记》的编纂思想、体例和写作风格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观念的影响,以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史记》简介 《史记》的作者和成书时间 司马迁所著,成书于西汉时期。《史记》的...
此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作《王亥》《续王亥》,并据此强调了卜辞对研究古史的重要性。王国维又先后在卜辞中发现“王恒”等名,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二文,以传世文献与甲骨卜辞细加比勘,整理出殷代先公先王的清晰世系,并且对《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及《汉书·古今...
论王念孙《读书杂志》对《史记》、《汉书》的语法研究
台湾的《史记》研究,是我国《史记》研究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学者在《史记》文本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在考证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是王叔岷,其《史记斠证》从字句整理、史实探源、陈言佐证、佚文辑录、旧注斠补五个方面,对《史记》一百三十篇逐篇斠证,旁征博引,详加考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样就可以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写,可以让史学家对历史有更加深刻形象的研究,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也可以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可以更好的研究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格局,可以研究每一个朝代到底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可以更好的了解历史。
书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三部著作 都涉及对《史记》的研究,通过系统的发掘,可以总 结出乾嘉学者《史记》研究的特点和贡献的主要方 面。一、钱大昕的历史考证推动《史记》 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乾嘉考据学中的一位学者梁玉绳著有《史记 志疑》一书,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史记》研究的传统 与成果,在对...
简述李长之运用西方理论对《史记》的研究 4462020-07 3 简述王国维的《史记》研究 4132020-07 4 简述庄子的人生观理论 4322020-07 5 简述《庄子》的传播及影响 4152020-07 6 简述庄子相对主义哲学方法论 4192020-07 7 简述庄子哲学的主要观点 4292020-07 8 简述庄子人生理论的形成因素 4262020-07 9 简述《诗经》...
在对《史记》的解读品鉴中默默求索——肖振宇教授的《史记》研究
《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它作为一条文化链,有传播者、接受者、研究者,历代不绝,乃至于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这门学问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的过程。汉魏六朝是传播和初步研究时期,此后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进入高潮时期。《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