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脾同属太阴经,脉气相通,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中焦为脾胃所居之处,脾将通过胃所受纳腐熟的食物之精微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而将营气与呼吸之气布散至全身,脉气变化见于寸口,故寸口脉动与宗气一致。 (4)寸口处为桡动脉,该动脉所在桡骨...
寸口脉诊分候法,历史久远,影响广泛,在临床上应用普遍,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健康情况,从而帮助判断疾病的进展。 何为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是中医最主要的脉诊法,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两手共有六部,历代医家遵《黄帝内经》,认为两手的寸关尺和人体的五脏对应,左手寸、关、尺对应心、肝...
可以看出,寸口诊脉法中的三个部位和九种脉象名称相同,但实际上有所不同。 寸口脉的诊断原理是因为,寸口脉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太渊,十二经脉的气血都会聚集于此,所以称之为“脉象的要点”;“肺主百脉”,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的气血循环都始于肺、止于肺,所以脏腑的病变都可以在寸口体现出来;其次,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寸口脉为“百脉之王”,其部位在腕后高骨的内侧动脉处,也就是桡动脉的搏动处。这里的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变化;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经络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脉象则是这些脏腑经络气血变化的反映。因此,中医通过脉诊可以感知到脉象的变化,从而推断出相应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寸口”何...
导读:脉诊一直被很多人视为中医里面难掌握的部分,若是拿捏不准,指下难明,临证势必有尴尬。但中医脉学就是神秘又富有玄机,三指下的微妙,几人能言明?秘而不宣的“人迎寸口脉法”,也是个性鲜明的脉法之一,今天我们和您一起来学习下“人迎寸口脉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中医脉诊:双手寸口脉分属脏腑:寸口脉象,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各寸、关、尺三部又分浮、中、沉三候,俗称三部九候。左手寸脉可候:心与小肠 ,右手寸可候:肺与大肠。左手关脉可候:肝与 胆,右手关脉可候:脾与胃。左手尺脉可候:肾与膀胱;右手尺脉可候:肾与命门。 ...
- **A. 手腕部的脉搏**:中医脉诊中的“寸口脉”位于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搏动处,为临床最常用的切脉部位。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对应不同脏腑功能,符合题意。 - **B. 颈部的脉搏**:颈部搏动多为颈动脉,属于中医“人迎脉”范畴,非寸口脉的定位。 - **C. 足背部的脉搏**:足背部为“趺阳...
脉诊深入解读:从寸口到五行的奥秘 脉诊基础概述 脉象,可划分为上、中、下三部,然而在脉诊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寸口脉。寸口,作为脉象的汇聚之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中医的理论,营卫之气在一昼夜内沿着体内的经络运行五十周次,其中二十五周在阳经,二十五周在阴经,最终都会在寸口处相汇聚。在人体中,...
对于成人,切脉时需用三指定位,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指间疏密。而儿童的寸口狭小,只需用拇指定位关部,不必过于深入细分三部,这也体现出中医对个体差异的精细关注。寸口脉诊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邃的医学智慧。通过细致观察和理解这三部脉象的微妙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健康,洞察疾病。它是中医诊断...
中医寸口脉诊概览:从三部九候到异常脉象解析 寸口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被细分为寸、关、尺三部。每部脉候又可分别通过浮、中、沉三种指法进行体察,从而构成了寸口脉诊的“三部九候”体系。△ 左寸与右寸 寸口脉的不同部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左寸候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 左关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