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67年,富顺因盐设县,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四川,被誉为“银富顺”,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是享誉全国的“才子之乡”、“豆花之城”。 生态生活条件 富顺县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0%以上...
在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富义县被升格为富顺监,并隶属于梓州(潼川)府路,其境域面积扩展至约30万公顷。然而,到了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为了避讳当时皇帝赵匡义的“义”字,该地又更名为富顺县,同时保留了富顺盐监的名称。在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富顺盐监被改名为富顺安抚使司,并...
富顺县的历史沿革如下:建县初期:富顺县的前身是古代的江阳县。北周天和2年,划出富世盐井及周边地区设立雒原郡及富世县。隋开皇2年,撤除郡,县得以独立,隶属泸州。更名富顺:唐贞观23年,为避讳皇帝李世民的“世”字,富世县更名为富义县。北宋乾德4年,富顺县升格为监,后于太平兴国元年避讳...
清朝富顺县首部志书———康熙《富顺县志》载:“晋改富义县……后周改富世县,更置洛源郡……”。是现存《富顺县志》中关于富顺建置沿革的最早记载。其记述表明富顺建县于晋朝,比“周武帝天和二年(567)”这个时间往前推了约200年。由此看来,富顺建县时间或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战乱分裂时期的北朝,或始于更早...
有明一代,富顺共编修四部县志,即明景泰五年《富顺县志》(史称“李志”)、明嘉靖十九年《富顺县志》(史称“何志”)、明万历九年《富顺县志》(史称“秦志”)以及明万历四十四年《富顺县志》。这四部县志,对丰富富顺的文化遗产和增强富顺的...
在明代,隆昌县从富顺县划出,而在民国时期,自贡市又从富顺县分离。经过解放后的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富顺县的全县面积如今已定格为1342平方公里。这一演变过程,不仅见证了富顺历史的沧桑,也反映了其发展与变迁的脉络。富顺县历代疆域变化的连贯叙述 1993年版的《富顺县志》及其他相关史籍,对富顺县自北周设县以来的...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富义县升为“富义监”,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宋太宗讳改名富顺监,富顺之名从此开始,未有更变,至今已有1400 多年历史。保持千年县名不易,这也成为富顺县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定为“千年古县”的一项重要标准。 及至北宋庆历年间,卓筒井的问世,中国井盐技术实现了从人力...
【历史】怀德虎头城,富顺历史上的抗元名城 怀德虎头城 高仁斌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大举进攻川陕四路(今四川、重庆境),为抗击蒙古军队,四川制置安抚使、抗元名将余玠下令于嘉陵江、渠江、沱江以及长江沿岸军事要冲因山筑城,屯兵积粮,凭险而战。由此形成合川钓鱼城、泸州神臂城、南充青居城、金堂云顶城、南川龙岩城、...
到了1913年,个富顺县属下川南道(次年改称永宁道)。1928年,富顺县直属于四川省。1983年3月,富顺县划归自贡市,成为市辖县。截至2018年底,富顺县总面积达133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07万人。由此,富顺县成为四川省人口较多的县。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富顺历史上的旗人知县 刘 刚 所谓“旗人”,即清代编入某一旗籍的人,其渊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年间创建的八旗制度。这种制度以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彩旗为标志,其最初的作用是为规范满洲(女真)人的狩猎活动,后来在对外防御与征伐过程中又赋予其军事职能,于是逐渐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