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县县衙北依开阳、青屏两山,南纳溱水、洧水双河,整个建筑群殿台错落,房舍林立,气势恢宏。县衙坐北朝南,共有三条轴线、五进院落,其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均位于中轴线上,东西辅线有寅宾馆、典史宅、东内书房和吏舍、监狱等,共有房屋300余间,均为青砖灰瓦硬山式建筑,是中原地区典型的...
本次介绍的密县县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是中国河南著名的历史文物古迹。 地点未开发程度分级:B 出行难度与风险程度分级:C密县县衙位于郑州市新密市城关镇,是一处规模宏大、功能齐全、保存完…
大仙楼用于存放衙署内部印信和机密档案。内供奉守印大仙(狐仙),祈求印信安全、官运亨通。同时密县县衙,大仙楼左仙还有衙神庙,也称“萧曹祠”,供奉着汉代两位大臣:萧何和曹参。因为萧何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并任相国,制定了律令典章制度,称为萧何定律。而后来相国曹参追随萧何的律令,又有了““萧规曹随”之说,...
密县县衙位于河南省会郑州西南43公里处,四周冈阜逶迤、山亘如堂,古称中州之奥区,是历代帝王入主中原、兵家必争之地。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经沧桑1400年,一直是方圆百里密县境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古县衙所在地,原古名为法桥堡,隋代由密县县东大隗移此。坐座在原密县城之中心,北依开阳、青屏之山,南纳...
密县县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城关镇密县古城中心地带。自隋代至民国末年,现载有194位县官在此任职,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口口相传。密县县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为五进院落的建筑群,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府建筑、政治制度、古建艺术具有重大意义。2013年,密县...
占地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的密县县衙,不仅以其宏伟的规模吸引着游客,更因莲池、舆图、戒石坊、楹联以及监狱等丰富的衙署文化而备受赞誉。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处勤政、廉政教育的生动课堂。上联“溱洧流风千载文统凝紫气”,描绘了溱洧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数千年来《诗经》的悠扬歌声不断,紫气东...
密县县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城关镇密县古城中心地带。自隋代至民国末年,现载有194位县官在此任职,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口口相传。密县县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为五进院落的建筑群,对研究中国...
密县县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城关镇东街,是一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古代官署建筑群。以下是关于密县县衙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沿革 始建时间:密县县衙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重建与修缮:县衙在元代毁于战火,后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原址重建。此后,历经明、清两代的...
密县县衙大堂的历史与内涵 ► 大堂的重要性 大堂,作为县衙的核心建筑,不仅是知县发布政令的场所,还是举行重大庆典、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重要空间。大堂是县衙的核心建筑,用于发布政令、举行庆典、审理案件,体现密县县衙的特有等级。它是一个五楹厅堂,其中三楹作为公堂,其长度为17米,深度为12米,高度则达到10米...
在河南的大地上,伫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衙,密县县衙的传奇故事已经延续了整整1400年。这座古老的县衙不仅见证了这一地区的兴衰更替,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大家可以领略到新密的溱洧文化,这里的县衙正是这片文化沃土的核心。河南省郑州市西南的老县城密县,曾以其“羲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