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寄闻人邦英、邦正(一)〔明〕王守仁 昆季①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虽勉习举业②,亦自无妨圣贤之学。若是原无求为圣贤之志,虽不举业,日谈道德,亦只成就得务外好高之病而已。此昔人所以有“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之说也。夫谓之夺志,则已有...
【参考答案】 21.A 22.B 23.(1)树立学圣贤的志向,并且不因得失而动摇(2)不忘学习的目的是得圣贤之道,避免行为产生偏差。(3)能够将圣贤之道内化积累,转变成自身的修养。24. 两文都是根据不同交流对象、不同交际目标而选择适宜的说理策略。丙文的交流对象是弟子的父
王守仁和表弟闻人邦英、邦正家书往来,甲乙两文是其接连两封回信的节选。②举业: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③戾:违背。④论圣学无妨于举业:弟子钱德洪的父亲担心学圣贤影响举业,丙文记录了王守仁对其的答复。 21.可填入甲文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则 B.盖 C.且 D.而 22.根据甲乙两文文意,对...
闻人是复姓,邦英和邦正是字。阳明的表弟闻人邦英和邦正有志于圣贤之学。正德十五年(1520),阳明已经平定宁藩,但此时正在遭受忠泰之乱。阳明在这封短信中,充分肯定和赞扬了两位表弟立志笃实,并期待早日回乡和大家一起享受讲习之乐。 庚辰(1520) 书来,意思甚恳切,足慰远怀。持此不解,即吾立志之说矣。“源泉混混(...
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戊寅(wù yín)(1518年) 文字整理Flora花之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背景] 闻人是复姓,邦英和邦正是字。阳明的表弟闻人邦英和邦正有志于圣贤之学。1518年,阳明在江西赣州通过书信和两位表弟论学。 [原文] ...
【乙文】寄闻人邦英、邦正(二) 〔明〕王守仁 ①得书,见昆季用志之不凡,此固区区所深望者,何幸何幸! ②世俗之见,岂足与论?君子惟求其是而已。然谓举业与圣人之学相戾③者,非也。程子云:“心苟不忘,则虽应接俗事,莫非实学,无非道也。”而况于举业乎?谓举业与圣人之学不相戾者,亦非也。程子云...
【甲文】寄闻人邦英、邦正(一) 〔明〕王守仁 昆季①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 □ 虽勉习举业②,亦自无妨圣贤之学。若是原无求为圣贤之志,虽不举业,日谈道德,亦只成就得务外好高之病而已。此昔人所以有“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之说也。夫谓之夺志,则...
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戊寅(wù yín)(1518年) [背景] 闻人是复姓,邦英和邦正是字。阳明的表弟闻人邦英和邦正有志于圣贤之学。1518年,阳...
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戊寅(wù yín)(1518年) 但,如果能立下鉴定的志向,随着人情事变来穷尽本体良知,不要以一时的得失而动心,那么虽然在做为科举准备的功课,也不…
先生劝解弟弟要互相的勉励,要抓住大好的时光,不要再耽搁了,要赶紧立志了。 以上我对《寄闻人邦英、邦正》,做了这样简单的分享,我想五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学习良心学,知道三个字叫“致良知”,其实我们就接到了阳明先生给予我们的心法和成功的密码,那真的就是“立志”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