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宋朝泉州晋江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204年)进士,为官经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一生官场得意。诗歌上的成就在同时代的诗人中不算突出,但这篇《夜宿甘露寺僧舍》却在历代同类题材的所有佳作之上。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
【作者】曾公亮 【朝代】宋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标签:写景古诗三百首豪迈长江景色 译文 注释 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
【题目】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释】①甘露僧舍: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今江苏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宿甘露寺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云气:云雾,雾气。 近:临近,靠近。 松声:大风席卷松林之声。 壑(hè):山谷,山沟。 银山拍天浪...
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甘露寺,位于镇江北固山,下临长江。(1)诗人宿地居山
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古诗三百首,豪迈,写景,长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寺僧舍》题解 前两句以夸张的手法从感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写诗人夜宿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的不平凡的感受,他似乎被云气所包围,如置身于千山之中,而寺外风摇松林如涛声澎湃,仿佛万壑秋声哀鸣。后二句描绘大江上波浪拍...
[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0) 翻译与注释 注释:①甘露: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重建。北固山下临长江,当时江阔十余里。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松声万壑: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