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洞 4.6分 48条点评 “西山石窟内的北魏时期洞窟” 今日11:00开放 实用攻略 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景区西山石窟内,万佛洞和潜溪寺之间。 距99路龙门石窟站1.7km,步行25min 地图·周边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包含在龙门石窟大景区门票内(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四处统一售票)。 ...
宾阳洞一共有三个洞窟,分别是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和宾阳北洞。这几个洞窟就像是被历史精心雕琢的宝藏,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美。先说说宾阳中洞吧。走进宾阳中洞,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艺术的殿堂。洞窟的正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雕像组合。那中间的佛像看起来特别的庄严神圣,佛像的面容十分安详,...
宾阳洞 过潜溪寺有三个较大的洞窟,即宾阳北洞、宾阳中洞和宾阳南洞。 宾阳北洞是从北魏开始修建,到唐代初年(公元641―650年)才完成的。 宾阳中洞又叫宾阳洞,是北魏迁都洛阳后,世宗皇帝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营建的二窟之一。在龙门石窟开凿中,这是花时间最长、用人工最多的一个洞窟。据记载:自景明元年(公元500年...
龙门石窟宾阳洞简介:名称寓意:宾阳洞,“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寓意着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历史背景: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计划中的三所洞窟中,仅宾阳中洞在北魏时期完成,南洞和北洞的主要造像则完成于初唐。洞窟结构:宾阳中洞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
历史知识> 宾阳洞 龙门石窟的洞窟之一。在今河南洛阳市龙门山(西山)北部。共三洞,为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之一。中洞北魏景明元年(500)开凿,正光四年(523)建成,历时二十四年,用工八十万零二千三百六十六个。造像面相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规整而稠密,体现出北魏造像的艺术特色。洞口内壁两侧为大型浮雕,分《维摩变...
宾阳洞简介:构成:宾阳洞是一个承载历史与艺术的洞窟群,由南洞、中洞和北洞三部分构成。建造背景:它是北魏宣武帝为了表达对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的敬意而精心营造的。主要特点:中洞:尤为引人注目,耗时长达24年竣工,其雄伟壮观的风貌在龙门石窟中独占鳌头。主佛释迦牟尼面容清秀,神情和蔼,左右两侧...
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 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开凿的皇家第一窟,用以铭记孝文帝迁都洛阳和进行汉化改革的历史功绩,也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明人彭纲就曾在《题龙门石像》中写道:“当时锤凿斫(zhu)民脂,万金不惜穷妖奇”,指的就是该洞窟的开...
🎟门票信息:宾阳洞区的门票已经包含在龙门石窟的通票之内,普通票90元,学生票半价。整个景区提供免费的WiFi,可以租借讲解器,非常方便! 🌺奉先寺的震撼大佛 爬了9级台阶,牺牲了一点体力,但看到那座高达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时,瞬间觉得一切都值了。 📍卢舍那大佛:高达17.14米,其中头部就有4米高,耳长近2米,是...
宾阳洞由三个洞窟组成,分别是:宾阳中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营造完成。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内部雕刻有释迦牟尼坐像及二弟子、二菩萨等。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唐朝初年完成。主尊为阿弥陀佛,具有特殊的“剪刀手”手势,这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宾阳南洞:北魏开凿,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