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春市凯旋路2155号的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旧址,是当年铁路职工和俄国军政人员的娱乐场所,也是当时宽城子车站规模最大的公共设施建筑,建成于1903年(另有记载称建成于1927年)。 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旧照 这座建筑拥有浓厚的欧式风格。城堡般的构造、高耸的塔尖,让这一建筑成为周边的著名景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
这就较好地解释了“先有小城子,后有宽城子”的传说。 上述史料与民间传说互相印证,清嘉庆元年(1796年)宽城子的出荒立市,可以将其视为宽城子的具体起源时间。但如果按流民进入的时间算起,那么在乾隆五十四年,就应该有流民在此立屯,我们也可以将宽城子的诞生时间定位于乾隆五十四年。这是我们依据当下的史料所能得出的...
长春的名字变迁,不仅是地理和历史的变迁,更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从“宽城子”到“长春”,这座城市的名字变化,记录了它从一个小城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长春站选址在当时的城市边缘,随着火车站的建成,周边地区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新的商业和交通中心。与宽城子火车站不同,长春站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日本特色,并且在设施和规模上都比宽城子火车站更为先进。它的建成,使得长春的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长春的城市化进程。04.历史的馈赠:宽城子火车...
孟恩远用长途电话向张作霖表示愿意交出吉林政权,并在张作霖作出确保孟恩远、高士傧两人生命与财产安全的承诺后,两人离开吉林。通过“宽城子事件”,张作霖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夺取吉林的军政大权,实现了统一东北的愿望,成为握有重兵、雄踞一方、名副其实的“东北王”。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南山笳 ...
清朝的“宽城子”在今南关区 1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人们都习惯把长春叫做“宽城子”,想当然地把今天的宽城区当成清代的“宽城子”旧城所在地。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相关史料记载,1800年,清政府在今天的新立城镇卫星村设立长春厅衙署。此前,以“宽城子”命名的村落就已经存在于今天的大马路一带了。
> 宽城子 在今吉林长春市。清道光五年 (1825) 长春厅移治于此。光绪十四年 (1888) 为长春府治。三十一年中日 《北京条约》 订定开为商埠。1913年为长春县治。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 “长春县,土名宽城子。” 即今吉林省长春市。因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迁治于宽城子,后升长春府,故为长春的别称。
“宽城子”是长春的旧名,也是长春旧城的所在。那么“宽城子”旧城到底有多大呢?据历史工作者考证,“宽城子”旧城的大体范围是东到伊通河,西到今岳阳街,南到今长春大桥,北到大马路北大街口,占地528公顷。“宽城子”旧城是形状不规则的,南北窄,东西宽。南北方向上,最宽处达1.9公里。东西方向上,最宽处达3.2公里。
老照片:1930年代吉林长春,宽城子火车站,西洋别墅,大水塔 1931-1932年“宽城子”火车站。宽城子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吉林省长春市。1825年,清政府将“长春”厅迁治于“宽城子”,后升“长春府”。宽城子是长春的别称。图为:“宽城子”火车站,中文站名下面是俄文。车站前有军人站岗,看穿着应该是东北军。这是一组...
张作霖为了扩大势力范围联合关东军和吉林本地士绅炮制了“宽城子事件”,逼迫孟恩远离开吉林,奉军出兵打击孟的部队,最后以孟出走告终,张作霖将势力范围延伸到吉林和黑龙江,其实这两个地方,也是张作霖影响力最低的地方,以至于本地人和军阀对张作霖无感,随后918之前找了满清贵族熙洽做吉林话事人接替张作相。这货是铁杆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