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结而设。临床根据少阳三焦膜腠理论,将此方的主治病机界定为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并由此指导思想出发,可以将此方灵活运用于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原因不...
宣痹汤见于《温病条辨》中焦篇之65条,原文说:“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方由防己五钱,杏仁五钱,滑石五钱,连翘三钱,山栀三钱,薏苡仁五钱,半夏三钱,晚蚕砂三钱,赤小豆皮三钱组成。吴氏注说,赤小豆乃是食物中的赤...
宣痹汤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痹证的经典方剂。原文记载于中焦篇和上焦篇,分为两个版本: 上焦篇宣痹汤(加减木防己汤)1. 组成:防己、桂枝、杏仁、滑石、通草、薏苡仁、石膏、半夏。 功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主治湿热痹证,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中焦篇宣痹汤2. 组成:防己、...
防己15克(五钱);杏仁15克(五钱);滑石15克(五钱);连翘9克(三钱);山栀9克(三钱);薏苡仁15克(五钱);半夏(醋炒)9克(三钱);晚蚕沙9克(三钱);赤小豆皮(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9克(三钱)。 宣痹汤的功效 主治 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
想要治疗不仅要疏通经络,还要清热利湿。宣痹汤中防已占比最重,能很好的清湿热,通经络,佐以具有清热利湿的连翘、赤小豆等药,来增强防已清热去湿的功效,这是解决了根本问题;同时搭配意苡仁、蚕沙协助防己通络止痛解决关节疼痛的症状;最后加入半夏燥湿化浊,杏仁宣肺利气,各药相互搭配合作,既清热利湿,又宣痹...
宣痹汤的药材搭配十分精妙。以现代常用剂量来看,包含防己 15g、杏仁 15g、滑石 15g、连翘 9g、山栀 9g、薏苡 15g、醋炒半夏 9g、晚蚕沙 9g、赤小豆皮 9g 。防己擅长祛风除湿、止痛,像个开路先锋,为身体驱散湿邪;杏仁宣利肺气,帮助身体气机顺畅运行;滑石清热利湿,助力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与热气;连翘和山栀...
宣痹汤 【方剂名】宣痹汤,出自清·《温病条辨》。 【组成】防己五钱(15克)、杏仁五钱(15克)、滑石五钱(15克)、连翘三钱(9克)、栀子三钱(9克)、薏苡仁五钱(15克)、半夏醋炒三钱(9克)、晚蚕沙三钱(9克)、赤小豆皮三钱(9克)。 【用法】水煎服。
宣痹汤是一个名方,它具有清热化湿、辛苦通阳、宣痹通络的作用。这个方剂源自《温病条辨》,对于湿阻经络导致的骨节烦疼、寒热往来、面色萎黄、小便短赤等等的病症,都有比较好的调理作用。详情» 三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李红梅主任医师内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病情分析:宣痹汤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症状。 1.组成成分:宣痹汤由黄芪、防风、薏苡仁、羌活、当归、赤芍、甘草等药物组成。这些中药配伍具有祛风除湿、益气通络的作用。 2.功能主治: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由于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药方中的各味药相互协同,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
宣痹汤治湿热痹,滑杏苡仁夏防己; 蚕沙栀子加连翘,利湿清热有豆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防已己、杏仁、滑石、薏苡仁各15g,连翘、栀子、 酷炒半夏、蚕砂、赤小豆皮各9g。 【方解】 《温病条辨》中治痹证名方,主要用于湿热痹证,症见寒战热炽、骨节烦痛、面目萎黄、小便短赤、舌苔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