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房宫也成为了百姓祭拜祈求免除水患的地方,供奉着玄武大帝(北方水神)。 然而,到了1951年,宣房宫被拆除,其建筑材料被用来在苗固村内建造了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大会堂。宣房宫的历史沿革和诗词碑刻也随之消失。 瓠子堤和宣房宫的遗址现在仍然存在于滑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遗址不仅见证了古代黄...
此遗址在2008年,中国水利考古专家翻阅史料时发现有关汉武帝在滑县老城北苗固瓠子堤上筑宣防宫、亲临堵决治水的记载,便专程从北京来滑进行实地考证,最后确定滑县苗固即为当时汉武帝瓠子堵决和宣房宫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汉武帝已作古千年,黄河也早亦改道,但人们仍然会怀念汉武帝,仍然会颂扬瓠子河...
爱企查为您提供宣房宫2023年企业商标信息查询,包括企业商标注册信息、商标logo,商标类别等企业商标信息查询,让您更轻松的了解宣房宫商标信息,查询更多关于宣房宫商标信息就到爱企查官网!
历史地名> 宣房宫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筑,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七里。《史记·河渠书》: 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 《史记·河渠书》:“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汉武帝在何处建立宣房宫,其背后的原因与一次严重的水灾有关。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在瓠子处决堤,洪水泛滥,冲击了十六郡,造成了濮阳以东地区的巨大破坏,数年歉收,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境地。面对此情此景,汲黯和郑当时被派去组织囚徒堵塞决口,但河水反复冲毁。当时,丞相武安侯因鄃邑(夏津县)...
河南通志中记载:宣房宫,在滑县北苗固堤上,汉武帝塞瓠子堤,筑宫。”在《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传》中记载:“瓠子在今滑州白马县。据此,汉瓠子堤遗址就在现在的河南滑县城关街道苗固村西。汉武帝《瓠子歌》中说“颓林竹兮楗石菑⋯⋯”《汉书•沟洫志》注:“石菑者,谓臿石立之,然后以土填塞...
历史知识> 宣房宫 《史记·河渠书》:“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 宣房宫相关 枢密使 枢密院 枢垣记略 枢垣题名 枢密分院 枢密行府 枢密承旨 枢密副使 枢密直学士 枢密院判官 枢密都承旨 枢密院承旨司 枢密院编修司
【#安阳# 滑县汉宣防宫遗址】瓠子堤和宣房宫遗址保护区位于滑县老城北十里苗固村西侧瓠子堤上。据史书记载,古黄河自周定王五年始流入滑境,至金章宗明昌五年从阳武故堤决口,南徒离滑, 在滑县境内奔腾流淌长达近1800年之久。瓠子堤即汉代古黄河那白马县 段右大堤。从滑县老城西南三里孙王庄经大西关到的苗固...
辛丑年夏日,应郜仲明老师之约与蝈蝈坊同去苗固村,再次领略历史文化的神韵,感受汉武大帝亲临黄河治理水患的壮举,回想沉白马玉璧的沉重,建造宣房宫的气概。一场大戏隆重上演。 在滑县森林公园内。有一个村庄叫苗固,这一带地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一片绵延沙丘,不尽槐林,而今沙丘几尽,公园里的槐树林地面也只是略见...
小提示:"楗竹负薪臣自力,宣房宫似汉时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指贫困的生活处境。指地位低微的人。古代士自称疾病的谦辞。 自力:1.尽自己的力量。2.自食其力。3.靠自身之力。 小提示:"楗竹负薪臣自力,宣房宫似汉时秋。"中的词语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