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者】杜牧 【朝代】唐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标签:送别写景抒情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此诗作于开成四...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参考资料: 1、陈光著.《杜牧诗赏》.北京:线装书局, 2007.04:49-50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唐代〕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完善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正摇摇。③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作者想象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反馈 收藏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春,杜牧时年三十七岁。杜牧与裴坦本来都任宣州判官,这一年春天杜牧将离职赴京任左...
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创作背景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