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4所示,某同学用一端安装有光电门的上述气垫导轨AB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当光电门中有物体通过时与之连接的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能够显示挡光时间.实验中,B端放在水平桌面上,而A端用完全相同的小木块垫高,将滑块自A端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记录挡光时间.通过调整A端所垫小木块的数量,改变下落高度...
实验2-1-3 计算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 (5 分) 一个物体从100米的高空自由落下。编写程序,求它在前3秒内下落的垂直距离。设重力加速度为10米/秒2 输入格式: 本题目没有输入。 输出格式: 按照下列格式输出 height = 垂直距离值 结果保留2位小数。 代码: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
2. 经过10秒物体下落了490米。 3. 下落的高度为122.5米时,经过的时间为5秒。 观察表格可知,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下落距离 = 4.9 × 时间的平方。 1. 规律: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 经过10秒物体下落的距离为 4.9 × 10² = 490 米。 3. 下落高度为122.5米时,经过的时间为...
实验2-1-3 计算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 packagecom.company;importjava.text.DecimalFormat;publicclassMain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write your code heredoubleh=10*3*3/2; DecimalFormat df=newDecimalFormat("#.00"); System.out.println("height="+df.format(h)); } }...
(2)利用1212v2-h图线处理数据,从理论角度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可以得出: mgh=1212mv2,即1212v2=gh; 所以以1212v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也就是图中的C. 故答案为:(1)BC,(2)C; 点评对于基础实验要从实验原理出发去理解,要亲自动手实验,深刻体会实验的具体操作,不能单...
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计算题一位宇航员在一颗未知天体上做了一次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他从离天体表面高32m处自由释放一个重球,测得在重球下落的最后1s内通过的距离是14m,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这个重球下落的时间为? 在软绳两端个拴一石块,绳长3m,拿着上端石块使它于桥面相平,放手后让石块自由下落,...
验证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如下图。 〔1〕要多做几次实验,选点迹清楚,且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展测量。 〔2〕用刻度尺量出从0点到1、2、3、4、5各点的距离h1、h2、h3、h4、h5,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算出2、3、4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2、v3、...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下落距离和下落时间,并根据这些数据来验证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否符合物理定律。 下落距离可以通过减去起始高度和终止高度来计算。根据重力加速度公式(g = 9.8 m/s²),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规定时间内下落的距离(d = 0.5 * g * t²)。 通过比较实际测量的下落距离和计算得出...
实验2 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会用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用误差分析的方法,学会选择最有利的测量条件减少测量误差。二实验描述重力加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本实验通过竖直安放的光电门测量自由落体时间来求重力加速度
MUJ-5C型计时计数测速仪(精度0.1ms),自由落体装置(刻度精度 0.1cm),小钢球,接球的小桶,铅垂线。 四、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1。 在重力实验装作用下,物体的下落运动是匀加速直线 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s=v0t+1/2g t2 该式中,s是物体在t时间内下落的距离;v0是物体运动 的初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若测得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