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的写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革命的历史阶段 《实践论》撰写于中国革命处于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折时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日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自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
《实践论》是毛泽东经过长时间理论思考、反复酝酿而形成的。早在1930年5月,为了批判红四军中某些领导人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用唯物主义反映论教育党员和干部,毛泽东就写出了名作《反对本本主义》(原题是《调查工作》)。文章开篇就提出一个重要命题:“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这篇文章...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践的哲学理念开始逐渐显露出它的重要性。这时候,同志抓住了这个趋势,撰写了《实践论》。说白了,这本书就是想告诉大家,理论再好,实践才是硬道理。你不亲自试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就像做菜,光看食谱不下厨,最后也只能吃泡面。 2.写作目的 2.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那么,毛主席写这本书究竟想干...
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开始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揭露和批判主观主义,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实践论》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重要著作。它在认识论上,既反对唯心主义,又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一、《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背景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主要有以下四个背景: (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
《实践论》写作背景 下载积分: 600 内容提示: (一)、《实践论>写作的必要性 1、从认识根源上清算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走过了一段传奇而又曲折的路程。它在实践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经历了 1924 年和 1934 年两次惨痛的失败,这两次挫折虽然主要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造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毛主席能写出《实践论》? 我们要全面读懂《实践论》,就必须要跳出《实践论》这本书,探究毛主席的思想源头,了解毛主席的知识结构,分析毛主席的创作背景,只有这样才更立体饱满,对《实践论》有更全面的认知。 1、毛主席的思想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