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得新的认识和经验,并进一步改变自身和外部世界。矛盾则是指事物本身内部的对立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 实践论矛盾论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2.1 实践论矛盾论认为,认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经验。实践是一种主动的、能动...
《实践论》与《矛盾论》写作的初衷是为了指导政工干部如何工作的,实际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实践论》用于如何实现目标,如何开展工作;《矛盾论》用于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既然《矛盾论》是一篇教读者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文章,那么再追问下去便是探究这两个问题: 1. 分析问题是怎么分析的? 2. 解决问题...
在《矛盾论》中,毛主席还强调了矛盾对于思维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是由现实世界中的矛盾所引发的,只有正确地把握、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矛盾,才能正确引导思维发展。同时,毛主席也指出了认识论和哲学上的各种矛盾,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等矛盾,强调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而在《实践...
《矛盾论》开篇写道:“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由此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毛泽东写作《矛盾论》,同《实践论》一样,主要是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 在人类认识史...
摘要:《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两部著作。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就提到过关于哲学要为革命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思想。《实践论》和《矛盾论》,本质上是为中国革命政治实践服务,为的是根本上纠正主观主义错误在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特别是根本上结束中国革...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1981年6月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实践论》和《矛盾论》...
由此可见,毛泽东自己对于《实践论》一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颇为满意的。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则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变”思想、“一分为二”思想和矛盾转化...
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正是为了承担和解决这一重大任务。中国革命的发展要求我们党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彻底厘清党内的种种错误认识,批判错误路线的世界观,批判作为主观主义表现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教育干部,统一思想,以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
《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著作是第一卷理论性最强、理论最集中的文章,深入学习运用或将影响人的一生。二、著作摘要 (一)《实践论》摘要。 在《实践论》中,作者在最末做了简单总结性描述,但大部分的观点仍需要在前文中阅读学习。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
《矛盾论》围绕认识对象立论,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与阶段性。《实践论》则聚焦认识活动本身,提出了三个主要命题。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实践视为“感性的人的活动”,提出新唯物主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从而将其视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