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事物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态, 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真实状态,缘起性空的法义,相互为之的效果。我们理解实相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长期认知的结果,从不我们修学佛法从虚相到实相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清净的,是一种智慧。《佛说阿弥陀经》,尽管它也是以信愿资粮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最后要回归真如实相、...
在佛教中,法性被比作虚空,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认知的存在状态,诸佛菩萨在此状态下居住,体现了其深邃与无垠。真如则代表着个体的真实本性,不同于我们日常思维的层面,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不变的真心。它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本质,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原始状态。实相的概念源自禅宗,指的是心性的本质,是人们...
所以净土文化最先的缘起,起点就是真。由这个真如实相,他发的愿,就是坚固的愿。不像我们凡夫众生也常常发愿,但是他发的愿会变化、会修改、会后悔。那么一个菩萨称性发出的愿,他没有这些。因为他是跟真如自性相应的、同构的。所以由此看到,由真如自性显发出的大...
性相妙解:真如实相 真如实相: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于假谛之妙有而曰实相,约于空谛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相其实为三谛之总名,故真如实相通于空假中也。观...
真如实相 摘自:佛学大词典 指一切万有之真实。真如与实相,同体而异名,就假谛之妙有而言,即称实相;就空谛之一如而言,则称为真如。此外,实相亦为空、假、中三谛之总名,故真如实相一词亦通于空、假、中之三谛。[往生要集卷中本](参阅‘真如’4197、‘实相’5787)更多:https://www.bmcx.com/...
1、佛教格言连载之“实相、真如、佛性一一实相无相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金刚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 不相,不 相无相,名为实相。无量义经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若见诸相 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
没有“空”,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生命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发生。 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名称、名词融合到一起来说,“真如”就是“摩诃般若”,“摩诃般若”就是“真我”,“真我”就是“实相”,“实相”就是“空”,“本来无一物”嘛! —— 摘自 耕云先生《安祥集》...
实相真如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更多:https://www.bmcx.com/
首先明确: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如来藏,就是一个真心,就是如来,就是实相。那如果分别说,从法身、化身、报身三个角度说,或者说,从体、相、用三个角度说,我们可以一一对应 体:法身 空如来藏 真如 如 理 性 无相之实相 相:化身 不空如来藏 法界 来 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