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寺石窟所在区域周边10公里至30公里内,分布有多处北朝晚期石窟遗存,西南方向有石堂会石窟、大佛山摩崖造像、米东七佛山石窟、高庙山石窟,西北方向有羊头山石窟、满公山石窟、釜山石窟等。 宝应寺石窟第3窟及回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王普军介绍,北朝时期,该地区为建州(今晋城市)所辖,...
中新网太原9月19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晚公布山西陵川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该石窟以北朝晚期遗存为主,对研究石窟艺术、佛教传播路线、佛教信仰的地域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宝应寺石窟全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宝应寺石窟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东沟村北关岭山南麓,该石窟现存5个洞窟和4处...
🌟宝应寺石窟(图一)位于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东沟村北关岭山南麓,处于高平市、陵川县、上党区三县(市、区)的交界处,行政区划归陵川县。该石窟现存5个洞窟和4处摩崖造像,各时代题记32处,元代石碣1方,共有造像43尊。石窟依山势开凿,高低错落,由西向东依次编号1~5窟,共有造像32尊。摩崖造像按位置编号为A、B、...
🏞️ 当我们终于有机会靠近它,夕阳的余晖透过层层云雾,洒在石窟上,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这一刻,石窟似乎再次焕发了昔日的光彩。石窟中的力士像,尽管岁月的侵蚀让它们逐渐失去了昔日的清晰轮廓,但它们坚毅的身姿依然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站在石窟前,远处的群山环绕,近处是古老的宝应寺,而远...
宝应寺,坐落于山西省某处风景秀丽的群山环抱之中,自古以来便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而寺内的石窟群,更是其不可多得的瑰宝。这些石窟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每一窟都仿佛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窗口,让人得以窥见千年前的匠人智慧与虔诚信仰。此次公布的调查资料,不仅详细记录了石窟的地理位置、布局结构,还通过高清...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月19日晚公布山西陵川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该石窟以北朝晚期遗存为主,对研究石窟艺术、佛教传播路线、佛教信仰的地域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宝应寺石窟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东沟村北关岭山南麓,该石窟现存5个洞窟和4处摩崖造像,各时代题记32处,元代石碣1方,共有造像43尊。 据此次考古项目调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公开了在陵川宝应寺石窟进行的调查资料。这座石窟群以其丰富的北朝晚期文化遗产而著称,对于深入了解石窟艺术、追踪佛教传播的路径以及探究佛教信仰在特定地区的特色,具有重要价值。 宝应寺石窟坐落在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东沟村北关岭山的南坡,共保存着5个石窟洞室与4处摩崖雕像,还留存有32处跨越不同...
山西陵川宝应寺石窟【平洛古道访石窟】在第一窟和第二窟之间有一段人工石墙上面镶嵌一方重修题记时间是大元国癸巳应为至元三十年1293年窟檐顶部的石板搭在这段人工墙上且石柱是晋东南金元时期常见四棱抹角内弧石柱窟檐应为元代重修时所建 山西陵川宝应寺石窟【平洛古道访石窟】 陵川宝应寺石窟在沙河村后面的山上,...
第2期 主题词: 陵川;宝应寺;石窟;北朝 摘要:2023年3-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宝应寺石窟进行了调查。宝应寺石窟现存5窟及4处摩崖造像,其中第3窟与第4窟之间有石构回廊建筑。石窟无明确纪年。从窟龛形制、造像组合、造像特征综合判断,以北朝晚期遗存为主,后代多有补刻改妆。
宝应寺石窟位于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东沟村北关岭山南麓,处于高平市、陵川县、上党区三县(市、区)的交界处,行政区划归陵川县(图一)。 图一宝应寺石窟位置示意图 该石窟现存5个洞窟和4处摩崖造像,各时代题记32处,元代石碣1方,共有造像43尊。 石窟依山势开凿,高低错落,由西向东依次编号1~5窟,共有造像32尊。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