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函含义解释 宝函[ bǎo hán ] ⒈ 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等的匣子。 什么是宝函引证解释 ⒈ 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等的匣子。 引南朝 梁 王筠 《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开宝函之奥典,闢金字之微言。”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宝函鈿雀金鸂鶒,沉香关上 吴山 碧。”《宋史·乐志九》...
八重宝函是大唐天子为放置佛骨舍利而特意制作的,可见其级别之高。所谓佛骨舍利,是佛祖释迦摩尼去世之后,弟子将其尸体焚化而得的遗物。法门寺中的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三枚影骨、一枚灵骨。而放置在八重宝函之中的,就是三枚影骨之一。影骨并非真正的舍利骨,而是为保护舍利骨特意制作的,与舍利骨具有同样的价值。
宝函 [ bǎo h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ǎo hán ] 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等的匣子。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幻象 别扭 藩篱 大地 耄耋 憧憬 传统 满意 缱绻 薄雾 气质 雾霾 ...
词语宝函 拼音bǎo hán 注音ㄅㄠˇㄏㄢˊ 繁体寶函 基本词义 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等的匣子。 详细解释 宝函[ bǎo hán ] ⒈ 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等的匣子。 网络解释 宝函 宝函(bǎo hán)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盛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等的匣子。
唐代舍利宝函 Sarira Boxes of the Tang Dynasty 历史传承 佛教传入中国后,建塔瘗埋佛舍利的习俗也在中国流行,为符合中国的习惯,逐渐改变了印度用罂坛盛放舍利的方式,改用中国式的棺椁。这一变化从北朝经隋代到唐初方告完成。现已发掘的纪年最早的舍利塔基,是河北省定县发现的北魏太和五年 (481)塔基,舍利盛放...
这个谜底在2020年揭开,太原文保机构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合作,打开了宝函的第五重金棺,最后的双重锦囊中保存着23颗佛舍利。 宝函是在2008年5月8日,太山龙泉寺文管所修建蓄水池时发现的,掩埋于佛塔地宫中。当人们慢慢打开唐塔地宫,大唐烟云便扑面而来了。
智慧轮纯金宝函,唐代佛教文物。文物介绍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高13.5、长14.5、宽10.5厘米。重1099克。钣金成型。宝函呈长方形,盝顶,素面。司前。铰链齐全。宝函正面錾刻:“敬造金函,盛佛真身。上资皇帝,圣祚无疆,国安人泰,雨顺风调,法界有情,同沾利乐。咸通十二年闰八月十日,传大教三藏...
最先发现的一号舍利就出土于法门寺地宫后室的八重宝函,这是用于供奉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影骨的一套盒函,共8层,为唐懿宗赐赠。 出土时,八重宝函摆放在后室的正中央,盒盖上是菩萨像,两侧各立一名石雕护法天王,另有四个银瓶分立后室四角,各类皇室供奉器物以佛教密宗的格局围绕着宝函布放,宝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宝函结构: 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盷玞石宝函 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 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 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 第六重:素面盝顶银宝函 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第八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最外层已残朽,仅见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