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肃省博物馆联合定州博物馆举办“定曜天下——定窑精品瓷器展”,展期截至7月18日。展览不仅从定州博物馆借展了120件(套)从唐朝至元朝的精美定窑瓷器,还特别展示了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定窑、巩县窑、景德镇、龙泉窑、德化窑、耀州窑等许多窑址的各类瓷器40件(套),体现出“诸窑互鉴”之精神。一场定窑的...
定窑在宋代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这些彩釉品种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而烧成。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时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镇,一部分到...
此外,在北宋中后期,定窑的瓷器开始大量进入宫廷,成为了皇家御用瓷器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不仅体现了定窑瓷器的高超技艺和优美造型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推崇,也进一步推动了定窑的发展和繁荣。金元时期,定窑的传承与变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历史轨迹。在这一时期,定窑的发展经历了波折,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制作水平,并在技...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钵 成交价:1.47亿港币(约合:1.35亿 人民币) 除了白瓷,定窑瓷器在宋代还出现了很多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烧制而成的各种颜色的瓷器,比如白定、红定、紫定、黑定还有非常少见的绿定等。 黑定 定窑装饰风格 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定窑在众多窑口中独竖一帜, 北宋早期定窑...
定窑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白瓷窑场之一,其制瓷生产孕育和发展于唐、五代时期,并与后来的北宋定窑一脉相承。关于定窑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现藏曲阳北岳庙的唐永贞元年(805年)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光绪重修曲阳县志》中收录有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碑文,其内容显示五代...
定窑在宋代属定州境内,故名“定窑”。窑址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燕山村一带。定窑创烧于唐代,经过五代,于北宋时达到鼎盛时期,在元代时虽生产,仍终止于元。以出产白瓷着称,胎薄而轻,质地坚硬,色泽洁白,不太透明,《归潜志》上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定窑也烧制黑釉、酱釉和绿釉等,...
一、定窑瓷器特点 1、造型别致,线条优美 定窑瓷器在造型上别具一格,器形敦实,线条流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扁壶、花口盘、镶嵌盆等,这些造型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实用。独特的造型和优雅的线条,让定窑瓷器在光线的作用下,展现出别样的韵味。2、釉色丰富,光洁如玉 定窑瓷器的釉色丰富多彩,有象牙白、米黄、...
定窑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窑之一,主要产于今天河北省唐县定州一带。定窑始于北宋,盛于金、元,延续了约4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以下将详细阐述定窑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流派演进以及影响和意义。一、历史渊源 定窑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的定州是天下重镇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陶瓷...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北宋初期,定窑白瓷的器面有装饰划花条纹,但多为直刀细刻的线状花纹;外壁常雕刻多层莲瓣纹,作浅浮雕表现,每瓣莲瓣均作中脊出筋;采仰烧,足端无釉,口缘满釉,但也常在窑烧前刮除口部一圈釉,或在烧成后口边琢去一圈细边。此期的定窑白瓷为模仿耀州窑与越窑而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