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部存款增量中,有97%来自定期存款。截至2024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回落。其中,住户活期、定期及其他存款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31%、13.18%,定期存款增速趋缓。《报告》称,为稳定负债成本,商业银行进一步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定价行为;2024...
不过日本的经验或更适合作为中长期逻辑的参考,短期内难以“悉数照搬”。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解决息差问题,短期还是要从成本端着手。抑制存款“定期化”的扩张或是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以理财为代表的广义基金负债回流表内,或也是缓解银行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变化和居民储蓄习惯调整,银行存款结构“洗牌”,定期化率的上升趋势显著,中小银行尤甚。多家银行去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定期存款的占比进一步升高,有的甚至超七成。在降息周期中,叠加息差收窄,银行利润承压,负债管控“腹背受敌”。业内人士表示,长期存款成本已成为银行重要的压降目标。存款定...
对于存款定期化,市场的共识是疫后预防性储蓄需求推升了居民储蓄。海外经验也显示,资产价格调整和预防性需求可能提高居民储蓄意愿。然而,我国的存款定期化有两点特殊性:一是2021年后居民消费倾向低位波动,并未进一步下降,但存款定期化仍在持续;二是海外预防性储蓄上升时常伴随着定存比例的下降,可能反映了流动性需求的增加...
居民财富观念的变化也是推动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对财富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稳健的投资方式,而非冒险追求高收益。定期存款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稳定的投资方式,自然受到了居民的青睐。同时,消费...
在储户通常的思维里,去银行存钱,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才合理。然而,有的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3年期。经历过多轮利率下调,近日部分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又出现“倒挂”。这种情况过去也出现过。究其原因,主要与银行调整负债结构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在降息环境下,近年来存款定期化趋势严重,导致银行资金成本...
在存款定期化趋势下,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不少银行出现中长期存款利率“局部倒挂”的现象,银行人士认为,主要与商业银行在息差压力下,调整负债结构有关,但调整利率只是一时之举,商业银行应多举措应对存款定期化趋势。国有行零售定期存款占比提升更明显 从各大银行披露的2023年年报来看,国有行及股份行零售定期...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2023年存款利率下降了三次,但是存款的定期化、长期化趋势特征还是比较明显,这方面都有一定比例的上升,同时市场竞争也加剧了成本下行的动能。”张毅透露,2024年,中国银行将加大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三年期以上大额存单。星图...
营收增长几近停滞,对公存款定期化 作为典型的收入靠利息的银行,2023年,东莞农商行营收占比近八成的利息净收入,仅实现了105.72亿元,同比下降了3.3%。对于利息净收入的下滑,东莞农商行的解释是因为支持实体经济优惠政策,以及LPR利率下调的双重影响,导致了息差下行。2023年,东莞农商行的净息差同比下降了27个...
存款定期化影响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逻辑在于“银行存款定期化——推升存款成本率——推升计息负债成本率”,如果商业银行能打破其中的任一环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存款市场定期化带来的影响。部分银行通过调整存款规模、结构和价格缓冲存款定期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