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统治者在统一全国后,对书院采取了既限制又提倡的复杂政策。禁止私人创办书院,同时大力提倡官办书院,并在各省会所在地兴建或恢复书院。这些措施推动了各省书院的陆续兴起,使之成为省内的最高学府。在这一时期,众多书院如保定莲池书院、济南涿源书院等相继修复或创建。鳌峰书院,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景定三年(1262),台州第一所官办书院——上蔡书院于临海东湖建立。到元代的时候,上蔡书院已经是全国著名的41所书院之一。 一所书院,能不能出类拔萃,关键还得看出过多少才人名士。而上蔡书院之所以显赫,大约也与其人才辈出有关。 建立书院 说起上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逐渐转变为官府办学,府、县承担了重建和修复的资金。例如,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濂溪书院在周敦颐之后百余年,其子孙或后继者多次对其进行修缮和扩建,不仅新建了祠宇、书院和讲堂,还仿照白鹿洞书院的模式,招聘名儒担任堂长,选拔优秀学子为生员,并设立田租以供养他们,这一...
元代统治者,不重视文教,文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科举制的不兴也导致读书人缺乏上升空间,无论是官办书院还是民办书院,都出现了衰退的现象。明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重视文教,以八股取士选拔官员,官办、民办书院较元代有大幅度的増加,但是官办书院的数量和増幅远大于民办。随着科举制的僵化以及君主强化集权的需要,清代的...
2.丽正书院,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由唐玄宗创立于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作为官方的修书机构,其首要任务是搜书、校书、藏书,是中国第一书院。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_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名校作业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书院是唐朝的丽正书院。丽正书院的前身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创办的集贤殿书院,是皇帝的文学艺术中心。集贤殿书院以整理、编纂、出版图书为主,备皇帝顾问咨询。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将集贤殿书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作为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的专门学校。丽正书院的...
井陉皆山书院:一座书院几经兴废,古代官办学校原来是这样的 书院,就是古代的官办学校。皆山书院,是井陉天长城的一所学校,始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现存老建筑基本是当时修建的。皆山书院位于老文庙的东侧,这块地比较有历史。最早这里是“陉山书院”,由知县苟文奎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日后逐渐没落。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始于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唐朝时期的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还不是教育组织。北宋时期,特别是历新政之后,书院盛极一时,或为公办,或为私办,作为讲学的场所,是学校教育的一...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为清代安徽“省学”。1901年,敬敷书院改为安徽大学堂,由此揭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序幕。省立安徽大学于1928年在敬敷书院旧址上创办,1934年7月兴建主教学楼,1946年国立安徽大学继续沿用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