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通常指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
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17世纪前后兴起的一场基督教社会改革运动,是以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宗教教义的异化和教会组织对民众的压迫而闻名,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组织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从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爆发,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国教而到达高潮...
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基督教世界发生的一场重大的变革运动,它改变了教会的教义、仪式、领导和组织结构,导致了新教的诞生和天主教的改革。这一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包括马丁·路德、乌尔里希·兹文格利、约翰·加尔文等人,他们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强调信心和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根据。宗教改革不仅影响了欧洲的宗教格局...
一、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天主教会内部腐败 16 世纪的天主教会腐败至极,成为众矢之的。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拥有西欧 1/3 的土地,还对全体教民收取什一税。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几乎都是靠贿赂枢机主教当选。例如,西克斯特四世和英诺森八世都是通过贿赂当选教皇,英诺森八世在位期间通过出卖...
宗教改革(Reformation)是指16世纪时发生在西欧的一系列针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运动。 总述 一、背景 宗教环境:到了15世纪末,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教会内部的腐败、奢侈及售卖赎罪状等问题日趋严重。 社会状况:新兴资产阶级和城市市民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渴望摆脱教会对经济和思想生活的控制。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原因 一、经济上,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生长和发展起来。但是,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二、意识形态上,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处于基督教精神枷锁下的欧洲,虽然经历了约1000年之久的文化...
反宗教改革的概念:天主教会不甘心失败,发动了反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会从16世纪40年代起,采取了许多措施,开展了一场反宗教改革的运动,以加强自己的权威。 宗教改革的进程大体是这样:1517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罗马教皇,拉开了宗教改革的...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路德的思想、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全面探讨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意义。### 一、历史背景 在1517年之前,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末期,教会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罗马公教会不仅是宗教权威,也是政治和经济力量的中心。教皇的权威无人敢于挑战,教会通过出售赎罪券等方式,...
宗教改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教的兴起。新教,简单来说,就是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分支。一开始它被叫做抗议宗,因为它确实是对传统罗马天主教的一种强烈抗议和反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称呼是基督教或者基督新教,这样就可以很明显地和原来的罗马天主教区分开来。基督新教主要有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