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元鼎简介 (1620—?)江苏江都人,字定九,号梅岑、香斋,别号东原居士、小香居士。酷嗜梅花。隐居不仕,力耕而食,名其堂为“新柳堂”。诗宗温李。康熙十八年贡太学,部考第一。铨注州同知,未仕。有《新柳堂诗集》、《芙蓉集》、《芙蓉词》。 ...〔► 宗元鼎的诗文(12篇)〕 ...
宗元鼎(1620-1698),字定九,号梅岑,亦号梅西处士,时人称之为东原居士、小香居士、东原野老。清初著名诗人与画家。祖籍兴化,宗元鼎家族一支移江都后,居宜陵东原(现吴桥镇七里长庄宗家院)。著有《芙蓉集》21卷,《新柳堂集》18卷,《小香居词》2卷等。芙蓉集 宗元鼎出身世家,从祖就是写“报刘一文书...
宗元鼎旧居位于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长庄村四组42号。文物信息 吴桥宗元鼎故居位于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长庄村四组42号,建于清代。宗元鼎(1620~1698)字定九,一字鼎九,号梅岑,又号香斋、东原居士、梅西居士、小香居士、芙蓉斋、卖花老人等,江都人。康熙十八年贡太学,部考第一。工诗善画,与兄元观、弟元...
宗元鼎生于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0),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98),享年七十九,王士祯弟子。七岁咏梅,为先达所赏。堂有古梅一株,人谓之“宗郎梅”。龚鼎孳榜其堂曰“新柳堂”。性狷而孝,釜甑屡空,未尝以贫告人,终日与自家童仆为伍,力耕而食。康熙十八年(1679),抵京贡太学部考第一,铨注州同知,后未...
《登吴陵城楼》是清初诗人宗元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甘露寺北轩追和杜牧之韵《甘露寺北轩追和杜牧之韵》是清代诗人宗元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留邹吁士《留邹吁士》是清初诗人宗元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过山中《过山中》是清代诗人宗元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炀帝冢《炀帝冢》是清代诗人宗元鼎创作的一...
野人田间割荞麦_宗元鼎的诗与郭德林的产品(扬州江都大桥镇)萧家湾,在大桥镇北三里许,现属昌西村。从萧家湾跨过东西走向的萧湾河上的小石桥,就进入大桥镇境内。宗元鼎(1620-1698)字定九,号梅岑,居谢桥宗家院,清初著名诗人。与顾图河等大桥名士相知相交,常往来于二桥之间。一次路过萧湾时,只见:清晨,...
清康熙年间,江都县东原地区出了一个知名人物——宗元鼎(1620-1698)。吴桥七里长庄宗家院宗姓家族有传世对联“中原才子;南国文章”,宗元鼎后人家中珍存有两匾,一块是“天府名元”匾,一块是“著书为务”匾。两匾历经沧桑,记载着宗元鼎的淡泊人生,也记载着他与儒士名人的交往岁月。 “天府名元”匾制作于康熙...
宗元鼎,生于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0),在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98)辞世,享年七十九岁,是王士祯的得意门生。他七岁时即以咏梅才情受到前辈的赞赏,家中有一株古梅,因其而被称为“宗郎梅”。龚鼎孳曾为他的居所题名为“新柳堂”。宗元鼎性格刚直,又十分孝顺,尽管家中时常贫穷,食物匮乏...
宗元鼎生于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0),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98),享年七十九,王士祯弟子。七岁咏梅,为先达所赏。堂有古梅一株,人谓之“宗郎梅”。龚鼎孳榜其堂曰“新柳堂”。性狷而孝,釜甑屡空,未尝以贫告人,终日与自家童仆为伍,力耕而食。康熙十八年(1679),抵京贡太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