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强调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的联动机制,两者双双为负会导致经济陷入总需求与总供给螺旋下降的局面,从而带来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基于以上差别,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认为,宏观政策不仅要平抑产出缺口,还要平抑潜在增速缺口,从而使实际增速达到比潜在增速更高的水平,即潜在增速的合理水...
根据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分析可知,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不仅因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力度有所不足,而且还存在经济结构失衡和长期潜在增速放缓等深层次原因。第一,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抑制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短期稳定政策很难应对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因此,只靠短期...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尝试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供理论支持,并给出提升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可行路径。依据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核心在于推动短期稳定政策、长期增长政策和结构优化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并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从而提升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就宏观经济...
《报告》建议采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建议加强对增长政策的使用,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提升到2%左右;建议加强对结构政策的使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建议加大稳定政策力度,稳定政策是指财政和货币等政策调控工具。陈彦斌介绍,“三策合一”是指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难以解决结...
报告从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三个维度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并全面评价宏观政策的操作状况和调控效果。陈彦斌介绍,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的核心是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旨在促使实际经济增速、长期潜在增速和最优经济结构下的潜在增速合理增速三者趋于一致,从而实现最...
中长期来看,“三重压力”实际上源于中国经济近年来在经济稳定、经济结构转型与长期经济增长三个层面所面临的持续压力。宏观政策“三策合一”通过将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三者有机结合,稳定政策主要应对“需求收缩”、结构政策主要应对“供给冲击”、增长政策主要应对“预期转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三重...
“三策”是指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陈彦斌表示,“三策合一”不是简单地将这三项政策摆在一起,而是要建立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形成一项可模型化的,政策可应用的新理论。 “三策合一”的提出背景是,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是“结构失衡下的衰退”新现象,突出表现为负向的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持续存在...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依托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新理论框架,旨在从多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反映宏观政策的操作状况和调控效果,有助于更加理论性和系统性地了解与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从而为研判中国经济形势提供参考。本文使用最新的宏观政策“三策合...
10月30日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带领团队完成的《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正式发布。该研究研判了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速目标和宏观政策给出了具体建议。 据介绍,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是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概念和范畴,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
近日,经济学院陈彦斌教授论文《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新理论框架》在《经济研究》上正式发表。1内容摘要主流宏观政策理论以新凯恩斯短期分析框架为核心,旨在使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等稳定政策实现短期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在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