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完美主义的修复策略 (一)调整思维方式 (二)管理情绪 (三)改变行为模式 八、结论 在当今社会,完美主义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提出极高的要求,追求完美的工作、完美的外表、完美的人际关系。然而,完美主义真的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品质吗?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又会产生怎样的...
完美主义在科学研究中既是一种优势,也可能带来许多挑战。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追求完美有助于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质量,尤其是在提交基金申请和设计实验时。然而,过度的完美主义可能导致心理负担和人际关系紧张。首先,完美主义者在科研中表现出对细节的极度关注,力求在每个实验中都做到最好。他们可能会细致审查每一项数据...
《完美主义研究》是心理学理论著作,主要内容包括对完美主义心理现象的理论分析以及作者近十年来主持的完美主义实证研究项目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作者试图把科学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社会科学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以及思辨的方法结合起来,全面地探究完美主义心理。《完美主义研究》面向的主要读者是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心理学...
国外对“完美主义”的研究,溯推其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Freud 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提及的“超我”——驱动个体不顾一切地追求成就目标的满足,Freud认为,超我遵循的原则就是完美主义。在对神经症患者的研究中,Freud 将完美主义视为强迫性神经症的常见症状1。 Horney(1950)也把完美主义视为神经症之一,将其...
《完美主义研究》是訾非,马敏所著的一本书籍,该书的作者综合了多种方法,从人格和社会的层面对完美主义作了系统探究。在我们这个不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随处可见完美主义的时代,訾非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完美主义研究成果,将对学者和大众都有所启发。学会欣赏别人和善待自己,是克服...
相反,“完美主义学生”他们对“错误”持有更加消极和回避的态度,常常走在成长型思维的反面,更容易错失深入学习与进步的机会。 肯定完美主义存在某种积极影响,这种态度,本身就是有害的。 愈加普遍的“毒药” 针对完美主义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倾向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谓极其普遍,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刘先银经典点说:北京大学博士后訾非教授心理学著作《完美主义研究》 序:关于完美主义的思考——刘先银 完美主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的产生离不开所处的社会、时代,离不开人的肉体状况的限制,离不开人的遗传、神经和内分泌等方面的因素。 《完美主义研究》一书的作者综合了多种方法,从人格和社会的层面对完美主...
研究发现内隐完美主义是通过反刍思维对社交焦虑产生作用。首先,社交焦虑的认知理论认为,负面的自我图式或信念是造成社交焦虑的根本原因。这种存储在记忆中的消极信念在社交场合会自动被激活,而个体本身可能很难意识到这种自动反应。所以,对自己负性评价的个体往往认为他人也会以这种负性的方式看待自己,这种预期的消极...
研究生群体中,情绪调整失败、拖延、焦虑等问题普遍存在。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个体差异,表现为对个人绩效的不合理高标准,广泛存在于人群中。一项研究关注了研究生群体中完美主义与学习困难的关系。📊 研究过程: 招募了269名研究生(141名女性;128名男性,其中19.0%为博士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完美主义和学习困难。
Horney将过分的井然有序和一丝不苟的行为视为完美主义,他认为,寻求卓越的最高境界的需要只是完美主义的表层意义,其深层意义在于精神体验层面,后者对个体尤为重要对个体而言,完美主义不仅是一种获得优越感的手段,也是一种控制生活的方法。Horney和Adler的理论观点为以后的完美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完美主义的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