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襄公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宋襄公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①“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已,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① ②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②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
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战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假如王莽篡位不成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如宋襄公得志了,他就是一个王莽。 古人说过:“图谋王业没有成功,最差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宋襄公如果能行王者之师,还可以与齐桓公的队伍匹敌,何至...
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战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假如王莽篡位不成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
论十首【宋襄公论】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
【宋襄公论】 苏轼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 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番焉,有丧拜 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 ...
宋襄公论 2 年前 苏东坡 学生关注欲施仁义于天下以克不世之烈者,或有所为亦或无为。盖智短而量窄,且空言仁义,忽自所能,何以图功烈乎!故以仁义为旌,而天下不应。固然亦无所为也。夫仁义于强者,乃服天下之利器,而弱者执之,其实乃祸也。 昔者宋襄公欲嗣齐桓公之业,而会盟诸侯,卒为楚王所囚。而以郑...
秦始皇帝论 472024-09 2 宋襄公论 482024-09 3 论春秋变周之文 402024-09 4 论黑肱以滥来奔 352024-09 5 论用郊 552024-08 6 论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廟 682024-08 7 论禘于太廟用致夫人 512024-08 8 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612024-08 9 论郑伯以璧假许田 612024-08 10 论取郜大鼎于宋 462024-08 查看...
苏轼:宋襄公论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 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 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 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
B.宋国和楚国地位悬殊,通过“宋公”和“楚人”两个称呼就可见一斑。苏轼认为高高在上的宋国反而败给了地位低下的楚国,宋襄公的罪过是显而易见的。 C.《宋襄公论》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舍牛”的行为,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做法作比较,说明宋襄公与齐宣王本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