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三):宋穆公 20.宋穆公 宋穆公(?―公元前720年),子姓,宋氏,名和,宋武公之子,宋宣公之弟,春秋时期宋国第十四任国君,公元前728年—公元前720年在位。 (1)继承君位 宋穆公,子姓,宋氏,名和,是宋武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和。宋武公十八年(鲁惠公二十一年,公元前748年),公子和的父亲宋武公去世,公子和的...
八月初五,宋穆公死。殇公即位。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能了解人了。立了兄弟穆公,他的儿子却仍然享受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诗经•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就是从这方面说的吧!”材料二: 听说梁王向西入京师朝见,拜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都陪坐在太后面前,...
这段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子与夷百感交集,顿时说不出话来。宋穆公的意思,所谓“光昭先君之令德”,不过是忽悠那些外人,自己人有话就直说了:当年宋宣公只不过是想让宋穆公先管理好国家,等年幼的子与夷长大成人后,再将君位交还给他。宋穆公这也是告诉子与夷,他继位原本就合法、合理,根本就不用太谦让。宋穆公...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
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根据《左传》等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三任国君宋宣公在临终前,不顾群臣的劝诫,没有将宋君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执意交给了自己的兄弟宋穆公。宋穆公成为宋国第十四任国君后,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十分出色,这证明宋宣公并没有看走眼。宋穆公不仅在做事上优秀,在做人方面也十分高尚。
宋穆公传位 <720B.C.> 宋国是商王的后裔,“子”姓,在周代众多诸侯中属于前朝贵族。地理位置在郑国的东边,地跨今天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 ▲宋国地缘示意 宋穆公是宋国的第十四位国君。今年是他在位的第9个年头,得了重病,于是招来大司马孔父嘉交代身后事。 宋穆公说:“当初...
宋穆公,子姓、宋氏、名和,宋武公之子、宋宣公之弟,宋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748年,宋武公去世,其子子力继位,为宋宣公。宋宣公继位之初因祖父宋戴公和父亲宋武公打下的良好基础,宋国已发展成为一流诸侯大国。宋宣公在位期间虽然能保持宋国的强盛,但他晚年却因继承人的问题,让宋国在往后几十年都深陷...
2穆公让贤选文阅读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①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
宋国在继承上,并不坚持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经常出现兄终弟及以及在公族中选贤任能的情况,宋穆公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果。02礼让之殷商遗风 公元前720年隐公三年,据《春秋左传》记载: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
本文以宋穆公为主线来梳理春秋早期的宋国的人物关系,见下图。按《左传》所载,宋国的外交转向始于卫州吁弑君,即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这也是宋殇公即位的第二年,而在此之前,宋国一直在和鲁国较劲,就连鲁惠公去世都没能消停地下葬,因此,鲁隐公摄政后又改葬了鲁惠公,当时的宋国国君还是宋穆公。惠公之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