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辞别宋恭帝,之后上书说:“朝廷之内,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大臣很多,具有奋发之志、果断处事的人却很少。我请求处斩吕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又说:“我大宋吸取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国家因此渐趋削弱。所以敌军到一州就破一州,...
没了文天祥,南宋更是手无可守,没过多久,临安城就被攻破,5岁的宋公帝被俘,南宋依然是大势已去,而后啊,元朝皇帝忽必烈下令把文天祥押送到元大都,结果文天祥命不该绝,竟然在压解途中逃跑了,他准备重返宋廷,再造山河,在路过扬子江的时候,他满怀忠贞之志,写下了臣心一片慈,真实不止南方不肯休。最终...
《宋史》载:“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不管真假,反正忽必烈手上是有了一大堆奏请杀文天祥的奏折,他也到了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三年里与文天祥间接的多次交锋,使他明白了文...
第一百九十一 文天祥 〔宋代〕 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物理固自然,愿闻第一义。 完善 次鹿鸣宴诗 文天祥 〔宋代〕 礼乐皇皇使者行,光华分似及乡英。贞元虎榜虽联捷,司隶龙门幸缀名。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真荣。囊书自负应如此,肯逊当年祢正平。 完善 ...
1275年[40岁](宋恭帝 德佑元年)——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平江府知府 小插曲: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江东下,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5万余人,入卫临安(今杭州)。为官(中央):1276年[41岁](宋恭帝 德佑二年)——临安...
文天祥带着二十人出发,路上连续遭到元军阻击,手下人死伤殆尽,最终渡海逃到温州(今浙江省温州市)。 文天祥听说宋恭帝的弟弟益王赵昰(shì)逃了出来,于是拥立他为帝,是为宋端宗。文天祥官拜丞相,组织各路军队继续抗元。 文天祥带领残兵一退再退,来到循州(今广东省惠州市)驻扎,士兵疲惫不堪,水土不服,出现瘟...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不久后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因建策不被采纳而赴南剑州聚...
但是,朝廷以文天祥之建议太过疏阔而没有采纳。同年10月,文天祥带兵抵达平江,而此时元军已经攻入了常州,文天祥派兵驰援,却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于是文天祥果断弃守平江,退守到了余杭。公元1276年,元军包围临安城,宋庭决定向元军求和,被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文天祥作为使臣去元军中议和,但因与元军...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原名云孙、原字履善。吉州庐陵人。其先祖为安徽舒城人、蜀郡太守文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与张世杰、陆秀夫,合称“宋末三杰”,为汉民族英雄。 文天祥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文仪以学识渊博、育子有成而闻名,有著作《宝藏》、《随意录》。他重视子女教育,曾聘名儒曾凤,协同自己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