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地:古籍阅览室(719室) 《宋元通鉴》 一百五十七卷本,明天启乙丑年(1625年)刻本,30册。半叶10行,行20字。记录宋元时期的史事,取材皆依据明代官修续通鉴纲目。因其年代久远,成为我馆最为古老的特色古籍。 来源| 军工特藏部 图文| 于海燕 编辑| 梁雪 初审| 李...
宋元通鉴_陈仁锡评阅(一) 星级: 75 页 宋元通鉴_陈仁锡评阅(三) 星级: 69 页 宋元通鉴_陈仁锡评阅(十) 星级: 53 页 宋元通鉴_陈仁锡评阅(四十) 星级: 81 页 宋元通鉴_陈仁锡评阅(十八) 星级: 69 页 宋元通鉴_陈仁锡评阅(十四) 星级: 71 页 宋元通鉴_陈仁锡评阅(五) 星级: 54 页 宋元通鉴...
《宋元通鉴》甫出即遭反对,尤其是清初朱彝尊的讥讽,认为其孤陋寡闻,四库全书修纂时更是贬抑,指责其剽窃别人成果,纪事疏漏,全书一无是处,为禁绝此书找到依据。但清代禁书的后果严重,该书现在很难看到,全本更为稀罕。薛应■一人编此巨著,错误在所难免,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有众多助手,历时...
薛应■,明代学者,其著述丰富,不仅有《宋元通鉴》,还有《壬申即事》、《考亭源渊录》、《甲子会纪》、《薛子庸语》等。他被誉为明中叶一代巨匠。《宋元通鉴》是薛应■的代表作,卷帙浩繁,他一人之力积攒而成,实属不易。据薛氏自序所述,他幼时学习历史,因二十一史的浩瀚而苦恼,对荀悦、...
《宋元通鉴》,宋元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六 明赐进前宪夫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两京吏礼郎中武进薛应旗编集 长洲陈仁锡评阅 元纪八年 成宗三 大德七年春正月乙卯诏凡为匿名书辞语重者诛 之轻者流配首告人赏钞有差皆籍没其妻子充赏 命遣发朱清张瑄妻子来京师仍封籍其家赀拘。
简介:木刻本《宋元通鉴》卷七十六,宋纪高宗十七,明朝天启刊本,20页40面,已做金镶玉修复,尺寸28.5*17厘米。 备注: 录入举报 打假举报 华不注古籍标本 99.99 %信誉 山东-济南 已认证 零售: 2742 加价: 3774 批发: 0 店龄: 10个月 租期: 还有47 天 +关注 商品点评(0次) 更多点评>> 更多目录下商...
简介:明天启木刻本《宋元通鉴》卷一百五十三;12页24面。轻微虫蛀破损,为保护古籍,已做金镶玉修复,尺寸28*16.5厘米。 备注:录入举报打假举报 华不注古籍标本 99.99 %信誉 山东- 济南 已认证 零售:2734 加价:3774 批发:0 店龄:10 个月 租期:还有 51 天 ...
《宋元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元代史学家范祖禹编写。从文献学角度来看,其判断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宋元通鉴》的作者范祖禹是元朝官员,其编写此书的时间也是在元朝,因此可以判断其为元代的作品;二是《宋元通鉴》的文献资料多取自宋代和元代的史书,且对宋、元两代的历史都有详细...
统观《宋元通鉴》全书,他基本上采用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手法,以时间为序,依次叙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事,无所不包。内容十分丰富。薛应旂自己也说:“凡有关于身心、性命之微;礼乐、刑政之大;奸良邪正之辩,治乱安危之机;灾祥休咎之征,可以为法,可以为戒者,皆直书备录。”...
宋元通鉴卷第五十七 明赐进士前中宪太夫浙共察司提学副使两京吏礼郎中武进薛应旗编集 长洲陈仁钖评阅 宋纪五十七乙已一年 徽宗十一 宣和七年春正月癸酉朔诏赦两河京西流民为盗 者仍给复一年远主延禧畏中国不可仗谋奔西 夏会党项小斛禄遣人请远主临其地辽王遂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