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朝宰相共23位,分别: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 宋庠、庞籍、 梁适、刘沆、韩琦、曾公亮、 富弼 。 1、王钦若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初期奸臣,五鬼之一。宋真宗时期官至宰相、主和派代...
第二个故事,宋仁宗有回生了病,好久才好。这时候百官来看望皇帝。最后,只有吕夷简慢吞吞,半天不见人,最后才出现,宋仁宗不高兴了,说你什么意思啊,是不太愿意见到我好啊。吕夷简说,不是啊,我是宰相啊,皇帝你又是刚好,我要是急匆匆往宫里赶,不知道的还以为宫里发生什么大事了,这不引发动荡,所以我要...
北宋共历9代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朝共有6位宰相、宋太宗朝有9位宰相、宋真宗朝有12位、宋仁宗朝有23位、宋英宗朝有2位、宋神宗朝有9位、宋哲宗朝有11位、宋徽宗朝有12位、宋钦宗朝有7位。 南宋也历9代皇帝,宋高宗朝有15位、宋孝宗朝有18位、宋光宗朝有3位、宋宁宗朝有9位、宋理宗朝有16位、宋度宗朝有...
仁宗朝的宰相吕夷简的经历,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情况,通过分析吕夷简晚年的仕途履历,可以更好的窥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权臣的变化。官宦出身 吕夷简与重臣范仲淹可谓是一直不对付,原因就是因为吕夷简的出身。吕夷简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是他却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伯父吕蒙正是宋真宗朝的宰相,他又任仁宗朝宰相,吕家两代...
先是吕相(吕夷简)、王增、程琳在宋仁宗面前议事,对范仲淹进行指责,紧接着的一幕是吕夷简与范仲淹对簿公堂。宋仁宗照旧坐于御案前,其他大臣皆有座,但没有放置茶的茶几,自然也没有茶可喝。轮到谁发言站起来说话便是,当然争论到兴致时,即使说完也不坐下。倒是有不为权贵折腰的气势。第四幕:谏官进言之...
宋仁宗朝短命宰相巨贪⼤奸夏竦:巧⾆如簧⼼狠⼿辣宋仁宗朝短命宰相巨贪⼤奸夏竦:巧⾆如簧⼼狠⼿辣 夏竦(公元985—1051年)。真宗景德元年(1004)以⽗死事恩授润州丹阳县主簿。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为枢密副使。天圣七年(1029)官参知政事,与宰相吕夷简不相能,复为枢密副使迁刑部侍郎。宝...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曾两度出任大宋宰相的寇准,病逝于雷州的一个家中。 作为北宋著名宰相,寇准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前半生锋芒毕露,深受宋朝两任帝王的信赖。 然而,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虽然寇准前半生享受了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晚年却过得十分凄凉,死后连一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
北宋有这样一位名臣,一生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几度出任宰相,为相长达五十年之久,而且他终生笃信佛法,曾汇集十万人一起念佛。 在古代王朝,能够封侯拜相之人,基本都是很有才干的,按照佛家的因果报应说,也都是有很大福分的。北宋有这样一位名臣,一生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几度出...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在真宗景德年间被赐同进士出身,到了仁宗朝时更是担任了皇帝之下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 他小时候就是江南的小神童,当时奉命在江南赈灾的张知白发现了这个神童,就举荐给了朝廷。14岁的晏殊在景德二年就和当时全国考上来的那些考生一同参加会试,真宗发现这个小少年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的...
[百家讲坛]韩琦顺应宋仁宗的心意 成为当朝宰相 相关视频 00:04:01 [百家讲坛]宝钗制作更香灯谜 里边的暗示意味非常浓 00:03:29 [百家讲坛]《赏花时》预告了宝玉的未来 00:03:36 [百家讲坛]黛玉和宝玉是前生注定的情缘 00:03:45 [百家讲坛]藕官的疯 呆 可笑正合宝玉的脾性 00:03:40 [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