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戏简介: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一带的地方戏,俗称“跳神”。主要集中在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他们的祖先是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地的屯军将士。明朝军队在安顺有3个卫、2个守御千户所,清代中后期史料上称这些卫所军士的后裔为“屯堡人”。地戏是屯堡文化中最具活力、特色、最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
安顺地戏的特点 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单位,演员大多为地道的农民,一般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员20余人,由“神头”负责。安顺地戏的显著特点是演出时,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其演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的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
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非遗传承人顾家顺:只有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能学地戏 “奉军令调北征南,五尺道山崖两开;离乡背井豪情壮,忠君爱国守边关……”一锣一鼓伴奏,一人领唱众人伴和,这段“调北征南”的唱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地理·中国]安顺一带流行的地戏 选集 更多 《地理·中国》 20241005 江山多娇6·冰川奇景 《地理·中国》 20241004 江山多娇5·岩溶秘境 《地理·中国》 20241003 江山多娇4·黄土赞歌 《地理·中国》 20241002 江山多娇3·斑斓湖泊 ...
与此同时,紫云县龙场村的村民也更加重视对“龙场戏”的传承,通过自发组织表演,传授村寨小孩等形式发扬“龙场地戏。”“龙场地戏”作为安顺地戏的一种衍生,同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要依据。对于我们而言,关注“龙场地戏”文化,便是一种传承和保护了。如果你喜爱安顺地戏...
文化中国行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安顺地戏 本文转自【动静新闻】;安顺地戏经历600年岁月洗礼,世代传唱忠勇爱国的故事,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里的智慧|安顺地戏:百年老腔唱古风 贵州省安顺市天龙屯堡 传承着一项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戏剧 其表演风格古朴豪放 演绎着明朝时期 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 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它就是“安顺地戏”如今 对屯堡人而言 地戏不仅是艺术 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统筹:栾小琳 策划摄制:杨贇 李寅艺(实习生)更多精彩...
安顺地戏是流行于贵州安顺的一种民间古老戏剧,历经600年的时光,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明清时,它就已成为屯堡人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地戏的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随着南征的明军和移民的进入,中原文化被带入贵州,以祭祀驱邪逐疫为主的傩文化也随之进入。盛行...
在贵州安顺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安顺地戏,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安顺地戏,不仅承载着明清时期军队的文化记忆,更在安顺、平坝、惠水等地生根发芽,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出戏,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演员们面戴精致的脸壳,脸部蒙以青纱,这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