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 图像的世界: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说到:“某些作者认为,图像革命是我们的文化从个体理想转向整体形象。实际上是说,照片和电视诱使我们脱离文字和个人的观点,使我们陷入被全体图像重重包围的复杂世界之中。” 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就体现了这种图像的包裹。
解读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玛丽莲》是安迪·沃霍尔用丝网印刷制作出的第一张作品,也是他丝网版名人肖像系列的开端。丝网印刷与蚀刻、石印相比,是手工印刷中最简单、最便宜的方法,可以无限印制,并且制作出几乎完全相同的图像。丝网印刷让安迪·沃霍尔可以大量生产原作的复制品,当复制品更受青...
《玛丽莲·梦露双联画》 作者:安迪·沃霍尔(Andrew Warhol) 生卒年:1928-1987 国籍:美国 作品:《玛丽莲·梦露》《金宝汤罐头》《可乐樽》等。 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创作了《玛丽莲·梦露双联画》,就在玛丽莲·梦露去世不久后。到20世纪60年代玛丽莲·梦露作为性感标志的电影生涯几近结束,沃霍尔成功让玛丽莲作为20世...
她在镜头里向尼亚加拉瀑布溜达了116步,她扭腰摆臀、袅袅婷婷的走路姿势,被誉为“梦露步态”。 1962年8月5日,36岁的梦露突然离世。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无数粉丝一样极为震惊和伤心,他根据《飞瀑怒潮》中的一张黑白特写照片,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开始创作以梦露的脸为主体的《Marilyn Diptych》(玛丽莲双联画)...
艺术的解读权应该归属普罗大众吗?艺术应该雅俗共赏还是只能以真善美为主题?玛丽莲·梦露是安迪最著名的画作之一,1962年8月梦露自杀身亡,安迪马上绘制出她的肖像。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被不厌其烦地复制着,她那美丽的容貌和充满争议的人生在安迪·沃霍尔的处理下,成为了波普艺术的经典符号,使她传奇的一生,被那些...
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画像,为什么没人说这是商品画? 毕加索雕塑作品 想起立体主义之前的各流派艺术家,可以画相同的风格终其一生,见画如见其面,终老眼鼻口耳不离其形。直到毕加索出现,红色和蓝色时期是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他的中青年期变成繁复立体主义,中老年再变成简洁立体主义,很有表现主义的畅快感。晚年又去烧...
沃霍尔笔下的玛丽莲梦露画像,就是俗气到家又甜到发腻的典型,但是没有人说这是“商品画”。因为大家已有共识:一幅画的价值要看其是否独一无二,是否世界首创。 在这些作品中,沃霍尔追随马塞尔杜尚、罗伯特·劳森伯格等人的脚步,抹去作品里艺术家的创作痕迹,把画面交由机缘巧合与工业生产完成。 波普艺术在1960年代初期...
美国波普艺术就是以通“俗”为主题创作,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画像,就是你所说的俗气到家又甜到发腻的典型,但是没有人说这是商品画。因为大家已有共识:一幅画的价值要看其是否独一无二,是否世界首创。(未完待续)(图片来自网络) 文/世奇
本视频从7个方面解读了沃霍尔画中的玛丽莲为何呈现此形态。从创作技法上来说,这得益于安迪幼年时期受母亲影响而参观天主教堂绘画的经历,也受到自己做鞋子设计师的职业影响,他对丝网版画的创新应用也为人瞩目。从梦露主题的选择上,体现了安迪对死亡的感悟和对名人的狂热、对声明利弊的认知。此画不仅仅是一幅赞美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