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苗”为绩溪农耕文化习俗,起源于南宋后期。每年芒种前,各农户五谷下种后,为表庆贺,各都各村都选择一个吉日举行安苗,在田畈地头祭祀祈祷,愿风调雨顺,田禾茁壮,五谷丰登。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绩溪县安苗节现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
安苗节,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节日。安苗节当天,阳光明媚。田野里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庆祝这个节日。村子里的小道上,人们手捧着一盆盆嫩绿的秧苗,喜气洋洋地朝着稻田走去。这是安苗节独特的习俗,把秧苗种到田里,寓意着新的生机与希望。在稻田边,有经验的老农会先给大家示范如何正确地插秧。只见...
安苗节为绩溪传统农事民俗,相传起源于唐末宋初。在当地,有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就是对安苗这一节日渊源的最好描述:“芒种端午前,点火夜种田;种田种得苦,图过安苗福。”芒种时节,五谷下种,农忙告一段落,此时乡民需要放松,更期待一个好的收成。县内...
🌱🌱🌱 传统节令:安苗节 在古徽州,农历六月初六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安苗节。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安徽绩溪、歙县一带,是一种以祭祀神灵汪公为中心的农事习俗。旧时,农家会根据当天的天气来预测秋收的旱涝情况。他们会在田边焚香、烧纸,并在田里插上小红旗,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这个过程被称为“安苗”。
7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安苗节”在绩溪上庄镇上演,村民们抬着汪公龙椅,手托贡品,肩扛彩旗,祈求风调雨顺,田禾茁壮。 韩苏原 摄 中新网安徽绩溪7月1日电(记者 韩苏原)又到一年芒种时。1日,中国·绩溪第十一届安苗节暨民俗文化旅游节在胡适故里——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拉开帷幕。“芒种端午前,点火夜...
每年芒种前,各农户五谷下种后,为表庆贺,各都各村都选择一个吉日举行安苗。安苗这一天,百姓家家做包粿当餐,并供包粿在田畈地头祭祀祈祷,愿风调雨顺,田禾茁壮,五谷丰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绩溪县安苗节现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与传承项目之一。原生态的安苗节...
绩溪安苗节据说最早起源于南宋时期,安苗,顾名思义就是祈盼禾苗平安,五谷丰登,这是一个祈求丰收的节日。在绩溪当地,流传着一首据说非常古老的民谚:“芒种端午前,点火夜种田;种田种得苦,图过安苗福。”表达了当地百姓对丰收的祈愿。 一般来说,既然是节日祭祀,那总要有个主神来祭拜一番的,绩溪安苗节自然也不例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盛大的庆典活动,名为安苗节,也被称为花朝会。这个节日的决定权在东八社,通常由该社的村庄负责接神,享有优先权,整个节日会持续三天。第一天的活动热闹非凡,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抬着装饰华丽的老爷龙椅,手持锣鼓,携带龙凤彩旗和炮竹。队伍规模不大,歙县枫树岭的“安...
安苗节就是芒种,2023安苗节是2023年6月6日06:18:10,星期二,农历二零二三年四月月十九日。安苗节的由来及习俗 芒种安苗是流传于安徽绩溪一带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
安苗节是县境农村在以农耕自给自足经济时期产生诸多农事活动节日中最盛大的重要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祭龙,示春汛塘堰蓄水;立夏节祭“秧神”护理秧苗。安苗节在稻秧栽插之后,农事进入田管夺取丰收的最关键阶段,农民又恐惧发生人力不能抗御的自然灾害,遂借助神力来保护庄稼生长,遂有迎神安苗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