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安徽大学的张朝峰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上发表题为“Air-Stable and Low-Cost High-Voltage Hydrated Eutectic Electrolyte for High-Performance Aqueous Aluminum-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Wide-Temperature Range”的研究论文。该文章设计了一种由Al(OTf)3、乙腈(AN)、磷酸三乙酯(TEP)和水组成...
聚合已被确定为抑制有机正极材料在电解质中溶解度的有效方法。 近日,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张朝峰教授团队,通过一步电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高性能水系铝离子电池的双极型聚(2,3-二氨基吩嗪)(PDAP)正极。获得的正极材料具有n...
近日,来自安徽大学的张朝峰教授与温州大学的侴术雷教授、上海大学的刘阳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Sodium Difluoro(oxalato)borate Additive-Induced Robust SEI and CEI Layers Enable Dendrite-Free and Long-Cycling Sod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型文章。该工作 将NaDFOB作为一种多...
安徽大学博士后周洵竹为第一作者,安徽大学张朝峰教授、温州大学侴术雷教授及李林瓯江特聘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此外,钾离子电池由于其丰富的钾资源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潜在候选者。在众多已报道的负极材料中,铋负极以其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无毒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铋负极在充...
基于此,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张朝峰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由三氟甲烷磺酸铝、甘油、β-甘油磷酸钠五水合物和水组成的共晶电解液。其中甘油和甘油磷酸钠共同参与了铝离子的配位,产生了贫水溶剂化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副反应,诱导了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的形成,从而调节了电解质/电极界面,延长电化学窗口增强了...
近日,安徽大学张朝峰课题组等人利用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共轭和分级结构的多孔有机聚合物负极材料,聚(2,4,6-三(噻吩-2-基)-1,3,5-三嗪)(CPTA)。并且通过原位TEM,非原位光谱以及理论模拟探究了其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的存储机制以及...
安徽大学张朝峰教授团队在钠离子电池研究获进展 得益于丰富的钠储量,钠离子电池(SIBs)在下一代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Na+离子半径大、原子量大,导致电极材料体积变化大,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不可避免地阻碍了SIBs的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电性能。同时,循环过程中反复的体积变化对构建坚固的...
对此,我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张朝峰教授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与石墨烯偶联的三元层状Bi0.4Sb1.6Te3(Bi0.4Sb1.6Te3/石墨烯)。得益于多种转化/合金成分赋予的储钾能力,钾化过程中28%的低膨胀率,以及快速的离子转移动力学,Bi0.4Sb1.6Te3/石墨烯用作PIBs负极时表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鉴于此,安徽大学张朝峰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具有离子选择透过性及温度耐受性的水凝胶电解质,实现了水系Zn-I2电池在宽温域下的持久稳定循环。这种离子选择透过性的水凝胶显著增强了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锌离子迁移数,并诱导Zn 2+沿优质(002)晶面沉积,有助于抑制锌枝晶的生长和表面副反应的发生。此外,荷负电的磺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