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安德罗波夫的经济改革,1983年苏联工业产值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率不断下降和完不成计划的局面。农业产值也增长了5%,人民收入增长了3.3%,市场上的日用品也变得丰富起来。苏联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得到了实惠的苏联人民对安德罗波夫的评价非常正面,认为在他的带领下,苏联必定能够重振大国雄...
经过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之后,1983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超额完成了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率持续下降的消沉局面。农业产值增长了5%,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5%。职工报酬出现了明显增长,各地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苏联普通人对安德罗波夫的评价非常高,甚至对安德罗波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力挽狂...
在安德罗波夫的领导下,苏联经济开始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工业生产的超额完成标志着工业部门的复苏,而农业生产的显著增长则保障了国内粮食供应。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市场供应状况的改善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这些改革成果的显现,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增强了苏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安德罗波夫对经济问题的深...
与此同时,安德罗波夫主张改革经济体制,刺激增长速度。经过勃列日涅夫时代的长期停滞,计划经济下劳动者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物质普遍短缺的弊端越来越严重。为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安德罗波夫在三个方面推进改革:第一,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鼓励多收获者多得;第二,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承包作业队;第三,...
对于“若安德罗波夫多活几年,苏联可能不会解体”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局限性: 支持的观点及其合理性: 改革举措初见成效: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比如大力反腐、整顿社会秩序等。他的反腐行动雷厉风行,对改善当时苏联官场的不良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这...
在安德罗波夫的短暂执政期间,苏联经济的好转不仅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其深思熟虑的改革计划和坚定决策的直接结果。1983年,苏联的经济指标呈现出了久违的积极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安德罗波夫对经济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策略的有效实施。 工业生产的超额完成是一个标志性的成就。在此之前,苏联工业经常面临着生产目标...
在安德罗波夫执政的一年多中, 苏联在探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安本人曾讲,完善生产关系在苏联已经"迫在眉睫","这种必要性我们既无法绕过,也无法回避",并且要 求,在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能有一个起良好调节作用的经济管理体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经济理论界,苏共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在学术和...
斯大林去世后对苏联经济进行改革的第一个苏联领导人是( ) A. 戈尔巴乔夫 B. 勃列日涅夫 C. 安德罗波夫 D.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在1953年至1964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推动苏联向现代化转型。勃列日涅夫于1964年至1982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和行政管理。他提出了“联合体”理念,试图平衡苏联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安德罗波夫在1982年至1984年担任苏联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