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竹编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竹制的生活用品,唐时竹编与生活结合,产生了竹鸟笼、竹椅、竹席等。编制方法粗细并存,细者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薄如蝉翼;主要编制平面字画,人物肖像,花草图案,编织出的作品,晶莹剔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安岳竹编,...
安岳竹编安岳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珍品,安岳生产的竹编工艺品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品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种。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 安岳竹编工艺以手工生产为主,以当地优质慈竹、紫竹等为原料。这些原料具有竹源丰富、种类繁多、竹质坚韧、纤维细长...
安岳竹编品种繁多、花色丰富。安岳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5个大类,5000多个花色品种。二十一世纪是安岳竹编的新起点。竹编艺人不断创新,开发了竹丝书画、竹丝宝扇、屏风、座屏等几十个品种,上百种图案。 安岳竹编工艺独特。精美的工艺席有睡席、桌席、纹帐、帐...
安岳竹编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安岳竹编源远流长。据清乾隆版《安岳县志》记载:普州(今安岳)产的竹席,已远销保宁(今阆中)、仁寿。清朝时期,竹编与文化艺术结合,最初是在竹扇上、枕席上出现各种方块形、万字格等图案。...
安岳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安岳人自古就喜爱种竹子和用竹子。例如扭绳、作架、编壁、造屋,编织背篓、撮箕、挑篼等生活和农用器具等。在安岳县元坝镇仁合寨发现的明代摩崖石窟造像《鱼篮观音》,就刻有做工精美的竹编鱼篮,可见安岳竹编工艺早已独具特色。 安岳竹编竹丝字画立体感强,清秀淡雅,神形酷肖,栩栩如生...
安岳县文体广新局也表示,李刚重拾安岳竹编技艺,并传授给学生,或将成为安岳竹编这一非遗的“抢救师”。下一步,他们准备将其作为安岳竹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以更好地传承这一工艺。曾为进贡御品畅销国内外 如今传承人已逝后继乏人 四川素有“竹乡”之称,安岳竹编更是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便编制竹箕填...
资阳市安岳县的安岳竹编工艺作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曾是进贡御品,畅销国内外。然而,和诸多非遗一样,安岳竹编同样后继乏人。尤其是该项目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汪子明去年去世后,传承遁入困局。 困境中,汪子明曾经学有所成的学生,如今担任数学教师的李刚站了出来。因为他,其所在学校3年前开起了竹编...
安岳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珍品,安岳生产的竹编工艺品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品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种。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起源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安岳已能制作普通细席和精美细席。1932年,安岳精美细席获四川省劝业展销会甲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