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刻之乡指的是四川资阳安岳。安岳石刻约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整个国内佛教的造像遗迹都比较集中,其中许多都是我国石刻艺术鼎盛时期的作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具有“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启大足”,“临山而居,兼石质坚硬,纹理清晰,形态自然”。2000年9月,资阳安岳被文化部评为“中国...
安岳石刻多为摩窟造像,内容以佛教造像为主,又有儒道造像,所雕刻的佛、菩萨、罗汉、金仙、力士、飞天、护法、供养人等形象,在再现佛院世容的同时还折射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和世俗生活。安岳石刻技术性强,其工艺包括沉雕、圆雕、浮雕、影雕四大类,以青石、大理石、花岗石、紫袍玉石等石料为原材料,坚持手工操作...
安岳石刻群是一座被严重低估的文化宝库。它在文化脉络上“上承敦煌莫高窟,下启大足石刻”。尽管大足石刻早在上世纪就已申遗成功,但安岳石刻至今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风化之痛 在安岳的茗山寺,你会看到许多石刻造像被风化成纹理的抽象之美。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造像在短短30年内已严重风化,如果不加以保护,...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安岳县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较为集中的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万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景点附近 美食...
“上承敦煌,下启大足”的安岳石刻,虽然处于两种艺术风格的过渡期,但却有早期石窟不能替代,晚期石窟不能超越的地位。它是饱含感情的造物,既展示了信仰,又散发着崇高而优雅的人文气息,可以说是一座连接艺术、世俗与信仰的桥梁。 安岳石刻大致位置 安岳石刻以卧佛院、毗卢洞、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茗山寺、孔雀洞...
茗山寺位于虎头山巅,距安岳县城60公里,狭窄的山间公路,对前往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寺中两尊保存完整度极高的佛像常年锁在一道木栅门内,游客只能趴在木门门缝一睹它们的绝美容颜。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安岳石刻不仅“古、多、精、美”,还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突出的...
紫竹观音造像左脚悬于台外,右脚翘起,是安岳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尊。她的妆容华丽,造型别致,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门票:18元4️⃣ 茗山寺 茗山寺的石刻群是安岳石刻中最具特色的。由于地处风口,石刻风化严重,佛像呈现出水波状的层层肌理。现存60余尊石刻造像,堪称北宋摩崖石刻的精品。 门票:免费...
安岳的石刻造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山取势、傍崖造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卧佛院。卧佛院位于高山茂林之中,老远就能看到巨大的释迦牟尼佛侧身横卧在一处崖壁上。整个造像按照山势与地质结构打造,构图奇特、立意新颖,分别由三组造像构成,以中间一组长21.3米的唐代“释迦牟尼涅槃图” 卧佛造像而闻名于世,这为...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和北宋,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历代石窟有230余处,造像368处10万余尊,有“上承龙门,下启大足”之说。石窟艺术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儒道等题材。第一站:卧佛院 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5公里八庙乡卧佛沟,唐代在此建有规模壮观的卧佛院,五代后逐渐荒废,一直不为外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