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是一把刀》中,安妮·埃尔诺坦诚分享了她在写作中的深层动机。这场对谈始于21世纪初,前后持续了一年之久。访谈者费雷德里克-伊夫·热奈本身也是位小说家,两人彼此熟悉对方的作品,尽管他们在风格上相去甚远,但埃尔诺曾表示:“热奈的提问肯定能问到点儿上”。即便如此,谈论写作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埃尔...
编者按: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一直强调她写作的“非虚构”之维,她始终如一地书写生活,尽可能地贴近现实,从自我出发、从个人和集体的记忆出发去揭露反思现实种种。现实主义之于她就是求实抵真,开创新的语言、新的文体,塑造新的文学形象,在阶级和女性这两大领域表达她强烈的社会介入和现实关怀。本...
安妮·埃尔诺本名安妮·杜轩斯尼,于1940年9月1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小镇里尔博纳。她出身底层,祖父是文盲,父母在十二岁上就辍学了,相继成为了工人,后来又搬到伊芙托开了一家咖啡馆兼杂货店勉强糊口。埃尔诺一直在伊芙托生活到18岁,每天看着又脏又破的小店里三教九流人来人往。也许,就是这样的日常造就了她日后...
安妮·埃尔诺成年之后,安妮·埃尔诺先是前往伦敦当了一段时间保姆,回到法国后分别在鲁昂大学和波尔多大学就读。1967年,她成为中学教师,教授法语,实现了父辈对下一代的期望——脱离了工人阶级,步入了在她眼里象征智识和品味的中产阶级。也就在这一年,安妮·埃尔诺的父亲去世,父亲的离世后来促成了她的第四部作品...
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她在获奖演说中说到了她20岁时在日记里写下的诺言:“我要为我的种族复仇而写作”。她的“种族”,就是包括贫苦的工农大众和小商贩以及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国内移民”在内的弱势群体。这些移民由于被认为举止粗野、说话有外地口音和...
黄荭:安妮·埃尔诺是一个非常法国的作家,她的小说审美其实是不太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和阅读经验。她早期的自传体小说《位置》《一个女人》《耻辱》等,还相对传统一些(也只是相对,因为今天中国读者对法国新小说和自我虚构的写作已经不再陌生),不过讲述父辈或者自身生活的作品,不管虚构还是非虚构或法国人所谓的自我...
即便是在获诺贝尔文学奖最多的法国作家当中,安妮-埃尔诺(1940-)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她写女性,把自己当作写作的对象,自我民族志式的,从法国北部乡下的贫乏出身,萦绕其一生的少女时期的不幸经历,依照父亲意愿考学、嫁人,写到离婚,当中学教师,与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漫长的告别,一直写到自己的衰老,暮年回望...
埃尔诺22岁时在日记里写道:“我要写作,是为了向我的出身反击。”谈及何以会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安妮·埃尔诺表示,自己受到两本书的影响,一本是波伏娃的《第二性》,这本书让安妮心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她发现女性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世界。另一本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区分...
安妮·埃尔诺出生在法国北部小镇利勒博纳(Lillebonne),在上诺曼底的伊夫托(Yvetot)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安妮的父母很早辍学,进入工厂做工。二战结束后,开了一家“乡土味浓厚的”咖啡杂货店,并艰难维持着。在这样贫困的家庭环境下,父母常常会因为小安妮弄脏了衣服或者谁忘记关地窖的灯而不停地相互指责挖苦。如...